2022年,在簡書寫了許多征文,唯一期期不落寫下來的,就是永冬泩雙月征文散文篇。作為一位散文起家的作者,寫文投稿的過程,是不斷嘗試、練習、反思,推翻重建的過程。時值歲末,簡單自我剖析一下。
這五期主題字––誰識舊門煙,有一種淡淡的傷感。前三個字,主題指向比較明確,“門”“煙”兩個名詞,更多取其比喻象征意義,能發揮的方向很多。
誰
誰,我寫了大學里一位敬愛的老師,全篇幾乎都在敘事,語言有細心雕琢,但表現手法、詳略結構等,幾乎沒有構思。
那時對散文和隨筆,還沒有清晰的區分,但這篇文,成了我的首篇伯樂推文,位列榜6,給予我極大的鼓舞,使我開始有意識地,研究學習散文的寫法。
識
識,我寫了對陶淵明的重新認識,這篇在內容上,主要參考了學術論文,在題材和風格上,借鑒了文史領域的新媒體文,甚至做了回標題黨,《震驚!以淡泊佛系而稱的陶淵明,竟也是個憤青》。
這篇的缺點,是書卷氣太重,引用詩句較多,結構邏輯不清晰,主題也沒有呼應好。
舊
舊,我寫了畢業后待業備考的歷程,自認為經歷勵志,情感真摯,卻只感動了自己。缺點比較明顯,敘事偏流水化,沒有詳略重點,形散,神也散了。
海泩伯樂的指點,打破了我對敘事散文的一個誤區。我寫過的散文隨筆,關于奮斗備考的最多,從散文視角看,大多存在“流水賬”式敘事,沒有升華情感主題的通病。
敘事要為主題服務,我開始在文學性和結構上下功夫。
門
門,以其比喻象征意義破題,我寫了一篇關于海的文章。這篇敘事不多,主要練習結構和表現手法,結合議論、敘事和抒情,從封閉與開放、現實與理想、故鄉與他鄉三個角度,賦予大海“門戶”的意義。
問題也很明顯,三個主題未能準確表達我想要的層次邏輯,作為敘事性散文,第一部分就過于抽象,當作議論性散文,第三部分的描寫敘述就過長。而且三個部分篇幅差得很多,前兩部分描寫偏于單薄,缺一些細節和感染力。
這篇喜提推文,位列榜20,得到了伯樂鼓勵。
煙
煙,以組詞破題,歷史風煙,過眼云煙,人間煙火。這篇我寫了數獨圈的一些人事,以上三個關鍵詞作為小標題,嘗試了將新聞與散文結合的報告文學。
寫得過程比較痛苦,總分和并列結構很多,每一段都是一個故事,是我在數獨中所見、所嘗、所思的。
這篇自我感動的因素較多,缺點如邏輯性不強,結構有點散,主題表現不夠深刻。我發現,散文、小說、故事以及書影評,我都不擅長寫批判類型的文,適合在陽光下撒歡。
喜提推文,位列榜10,喜歡伯樂推薦語,比原文更能升華主題。
數獨可以說是一種迷人的游戲,它在國內的發展史,就好比數獨游戲本身從空白到漸漸填滿。起初,各種身份的人以巨大的純粹熱情投入到數獨的開發與普及中。而當數獨可以當作培訓和獲利的手段時,當初的純粹就漸漸地偏航。作者以自身專業的航天術語,進入數獨圈、嘗試建立數獨社團、參加比賽、遇見形形色色的人,更重要的自己在如煙的歲月里,經歷了熱愛、彷徨、重啟微光到釋然的心路歷程。本文很好地闡釋數獨環境與作者本人的故事常態,俯仰、滾動、偏航,塵煙中的好壞都被裹挾向前。
二零二二,已識舊門煙,二零二三,續寫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