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哪,你可,千萬別上語文老師的當,語文老師在課堂上講的那些東西沒用。
語文學到一定程度后,有些東西是考不出來的,但是閱讀的力量卻能夠影響一個孩子的一生。
語文這個學科跟理科不一樣,他不是一對應的,靠一個系列,一個梯級,一個臺階去給學生提高成績,它必須通過大量的積累,然后才能有一個提升。
語文是學出來的,不是講出來的,簡單的方法,就是要將2/3的課堂時間作為學生主導的時間,八節語文課,留下2到3節學統編教材,其他時間讓學生閱讀。
向規律靠攏,語文主題學習的內涵。
第一,語文主題學習是通過課內閱讀,課內學習來學習語文。
怎么學好?課內一個學期七個單元,我們的每一個單元都配備了十幾萬字的主題學習的書籍,七個單元七本書,每個學期課內閱讀就可以完成100萬字,一個學年完全能夠完成200萬字。
第二,改變長期以來用理科學習的方式,學習語文的現狀。
語文學習的方式應該是反三歸一,通過大量的閱讀,最后感悟出點兒什么?是從量的積累到質的突破。
語文主題學習,實驗者者重申,語文學習的主要內容是學生自主地進行大量閱讀,為語文能力和素養的提升打下堅實的基礎。
語文主題學習實驗,倡導的語文常識,不是舉一反三,而是反三歸一,,不是分析訓練,而是質從量出。
他們把教材內容壓縮在,1/3課時內完成,而把其余大部分時間用于閱讀原先有課外來完成的閱讀內容。
教師,不再是單純的知識傳授者,而是一個與孩子一起閱讀,不斷用閱讀去引領人生,共同發現未知世界的人師。
一個孩子的認識水平,如果通過閱讀有了積累,有了大量的鋪墊,其高度會超出他的年齡階段,也正因為他們有了自己的閱讀涵養,積累和感悟,語文成績也提高了。
語文學科的基礎就是閱讀,盡管我們要培養孩子的聽說讀寫各項能力,但如果沒有閱讀作為基礎,孩子的其他能力是很難得到提升的。
閱讀是語文教學的生命,但是當我們把課堂分割零碎之后,孩子就感覺不到生命活力了。
第三,怎么理解語文學習的外延與生活的外延相等?我們統一以下三個思想。
第一,一個學期課內閱讀一百萬字,一個學年課內閱讀200萬字。
第二,將課堂2/3的時間給學生。
第三,沒有體驗,先不要寫作,特別是小學和初中。
語文主題學習需要強調的幾個觀點。
第一個觀點是,一定要給不同年齡的學生,選擇適合他們的不同的讀物,要允許和尊重孩子有自己的愛好。
我還沒有發現哪一個孩子不喜歡讀書,不喜歡讀的是你給他的書。
一定不要把好的東西在不恰當的時間送給孩子。
第二個觀點是,降低閱讀起始的期望,不帶任何附加條件。
第三個觀點是,老師和學生一定要有批判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