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期說實話選手發(fā)言階段不算很精彩,我也只認真聽了薇薇姐和寶貝的發(fā)言。但是導師們的發(fā)言卻都很有深度,康永哥的發(fā)言更是振聾發(fā)聵。
這個辯題看似是討論自我約束的問題,但康永哥提出的卻是關(guān)于人和人相處界限的把控問題。
什么叫“麻煩”?
一般來說,“我”不愿意去做的事情就可以說是“麻煩”了。快遞離宿舍太遠啦,我不愿意去,麻煩;周末居然還有課,我不愿意去,麻煩;XX居然要我?guī)退蛩也辉敢馊ィ闊?/p>
很多時候我們都很容易對不同的事情感到“麻煩”,而更奇妙的是,很多時候我們還對相同的事情感覺“不一定是麻煩”。比如幫同事拿快遞我們感到麻煩,可是幫愛人拿快遞就覺得不麻煩。為什么明明是幾乎完全相同的場景,卻給我們帶來完全不同的體驗?zāi)兀?/p>
正方提出了一個特別好的概念:麻煩的定義往往是流動的。這其實就是在說,我們面對不同的情況不同的環(huán)境不同的對象對于麻煩的定義都不相同,再進一步說,這就是人和人之間相處模式的不同。
像上圖中康永哥說的,超越了和別人的人際關(guān)系,讓別人感到不舒服了感到不愿意了,就是給別人造成了麻煩。
我記得執(zhí)中老師曾經(jīng)說過他的一個朋友,幾乎是成為他所認識的所有人的最內(nèi)圈的朋友,因為他讓別人覺得“和你相處很愉快”。這種強大到可怕的能力應(yīng)該就是來源于對于人際關(guān)系的把控,他不容易給別人制造麻煩,讓朋友感到舒服。
關(guān)于美德
在我印象中,從我小時候開始,美德就幾乎很少被提及。最常被提及的地方,是在思想品德課上,校規(guī)校訓里。我們被課本教導要“做一個有美德的人”,可是很少有人真正告訴我們“美德”到底是什么,似乎都默認了美德就是那些誠實守信、舍己為人之類的那些被高懸的“口條”。
其實“美德”,顧名思義其實不就是美好的德行嗎?而德行也就是指一個人的品質(zhì)素養(yǎng)。在我的觀念里,“美德”近乎于一種“你的教養(yǎng)很好”“你的舉止很得體”“你讓人覺得很舒服”的夸獎。它沒那么可怕遙遠,不需要你去舍己救人,不需要你去大義滅親,只要約束好自己的不良,就可以很自然的展現(xiàn)。
所以,在我的觀念里,一個人如果可以做到不給別人添麻煩,就意味著他可以很好的處理他身邊的人際關(guān)系,讓他身邊的人覺得很舒服。而美德源于別人對你的褒獎,對你品行素質(zhì)的肯定,這來自于和你相處的“體驗”。兩者相合,我沒辦法不認為不給別人添麻煩是種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