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上周天氣比較涼爽,去家附近的郊野公園跑步。
整個公園里有一種別樣的清爽,天藍草綠。這個季節開放的花兒嬌艷欲滴,紅的,黃的,粉的。
青草和綠葉上沒有了平時的污濁,在傍晚的天空下顯現出勃勃生機。
因著連續幾場雨的緣故,青草長得格外茂盛。郊野公園的草都是自然生長的,而非人工種植。
大片大片的青草,綠油油的。有的地方甚至有半米高,草的種類以狗尾巴草居多,穗子已長出來好多。
看到這樣豐茂的草叢,我有一種拿鐮刀的沖動。
這么茂密的青草,鐮刀唰唰而過,那感覺肯定很爽吧?
2
我上小學的時候,家里養過牛。牛要吃草,冬春靠囤積的玉米葉子和秸稈,夏秋有草的季節都是靠割草。我們那里叫薅草。
所以那時候周末和暑假都要去薅草。薅草不像電視劇上演的,拿上鐮刀,挎上籃子或者筐,出門就是一片草地,割吧。
田間地頭是會長草,可是你割,別人也割,哪有那么多草供人去割。所以要去找,甚至要跑很遠的地方。
暑假的時候,上午有時要下地,或者趕集買東西,或者看看書、做做作業。下午過了日頭最毒的時候就得去薅草了,拉上平車,帶上鐮刀。
記憶中,媽媽、哥哥和我,和鄰居家的母女作伴,一起去薅草。
距離從剛放暑假時的村南頭,到三、四公里外。
能夠割到草的地方有路邊,沒水的河溝里,田地與田地之間的田壟、步道上。
這樣的地方多數是我們叫茅草的草,莖相對比較堅韌,長得不高,要用鐮刀割,割過一茬還會再長出來。
對于這樣的草,按我們那的說法要用鐮刀掃。媽媽使用鐮刀很好,掃過后,只剩下貼地面一截茅草茬子。我不怎么會使用鐮刀,對這樣的草我無能為力。
我的作用就是將媽媽掃過的草拾掇起來,抱到平車上。
3
茅草存在的地方都是比較明顯的地方,有時候即使走很遠收獲也不多。
像狗尾巴草等比較鮮嫩的草要到玉米地里才能找到。八月的時候玉米已經長到半人高了,有懶的人家早先沒有拔草,算我們撿著了。
玉米地里密不透風,玉米的葉子有細小的刺。鉆玉米地里,汗水珠子一樣往下落,胳膊上和腿上會有細細的劃痕。
蚊子比較多,尤其是有水的河溝附近,不經意間被咬出一個個紅包。
拉著平車腿著,邊割邊走,只知道確實走了不近的距離。今天想起來拿地圖一測量,經常去的那些地方有的竟然在三公里外,往返就超過了六公里。
再加上不停地走動,如果那時候有微信運動,我相信每天的步數可以名列前茅了。
薅草的路途除了累和熱,還有很多好玩的。比如抓魚,夏天多雨,有的河溝里會存下水來。
捉魚的樂趣在于捉的過程,水里也涼快,至于魚,不是此行的目的,畢竟我們是來薅草的。
除了拉回家的草,也并不是沒有別的收獲。那時候的早些年,河水清澈無污染的時候,大河邊上有很多螺螄。
摸上幾斤,回家清洗干凈,掏出能吃的部分,和韭菜一起炒,多放辣椒。很香,但我吃不了辣,只好蘸水吃。
割回家的草要用鍘刀鍘成小截,再拌上玉米糠給牛吃。
白嘉軒在鍘墩前蹲下來,把青草一把一把扯過來,在膝頭下捋碼整齊在塞到鍘口里去。鹿三雙手按著鍘把,貓腰往下一壓,“咔嚓”一聲,被鍘斷的細草散落下來,鍘刀刃上和鍘口的鐵皮上都染上一層青草的綠汁。
家里只有我媽和我的日子,我媽續草,我鍘。可惜我沒有鹿三的靈活,有一次還傷了我媽的手。所以再看到鍘刀我總有心跳的感覺。
4
那時候年齡小,不懂太陽曬的可怕。想不起來那時候的我是不是黑不溜秋的,可能現在的不白也是那時候被曬黑的呢。
并不覺得累和苦,好像暑假就應該是那樣過的。
現在出門要涂防曬霜,要打傘。出去辦事,如果沒有車一天下來累的呼哧帶喘。
那時候的暑假沒有補課,沒有出門旅游長見識,我所看到的就是方圓五公里內的世界。
集市上新鮮的瓜果,玉米地里風吹過颯颯作響,午間樹蔭下圍坐打牌,晚飯后搖著蒲扇納涼。
此刻,樓下有割草機的聲音。雨水澆灌后,青草茁壯成長。沒有人再需要青草去喂食什么,也不需要它長得高高的。
每個時代有每個時代的特征,生活方式和追求也不一樣。
現代的孩子不會再去割草,他們需要去上各種補習班。
現代的孩子更不會圈在家里打撲克、看動畫片,他們走出國門看更大的世界。
這會的人們幾乎沒有機會吃到當年那么甜美的瓜果,但現在可以吃到更多以前聞所未聞的美食。
當年怎么樣不重要的,當年已經過去了。
此情可待成追憶,把所有的美好留在心間,過好今天的生活才最重要。
沒有更好,也沒有不好,當下就是最好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