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5日,中國網刊登出一條標題為《大學生背負百萬債務,無力償還留遺言后跳樓》的新聞,講述的是鄭州河南牧業經濟學院的一名在校大學生小鄭,不僅自己辦理了多張信用卡,而且還在同學朋友不知情的情況下冒名頂替他人貸款,消費之后實在無力償還,最后由于債務纏身負擔不起而選擇跳樓自殺。
這是在校大學生信貸的一個極端的縮影,像這種極端的信貸而債務纏身的大學生比例可不少。在上一年,一則《大二男生貸款買手機 3萬滾成70萬》的社會新聞震驚大家的視野。近年來,這種新聞是耳熟能詳。
為什么大學生的信貸市場會如此火爆,以至于許許多多的信貸公司不約而同地瞄準大學生市場。這首先得要從大學生本身尋找根源。
第一個原因就是虛榮心作怪,說白了就是裝逼。很多的大學生根本就是不缺錢,缺的是一種叫做節省的品德。很多大學生生活費很充足,基本的衣食住行的費用父母給的很足,可是,由于虛榮心和攀比心理,無論吃什么用什么都追求高質量,夠時尚,使用的標配是左手一臺蘋果6s,右手一臺蘋果電腦,脖子下掛著一臺單反。衣服,鞋子,不是耐克和阿斯達斯的就不穿,李寧和安踏國內品牌這種完全瞧不起。在大學校園,大學生早就忘記來這里的目的,完全是變成走秀的了。
第二個原因就是戀愛成本虛高。為了吸引心儀對象的注意,尤其是女生,足夠拼。濃妝艷抹,拉發染發等等。個人外觀形象三天一小變五天一大變,各種各樣昂貴的化妝品、護膚品的購買,總之就賺得馬云白白胖胖。一些男生在戀愛中為了得到女朋友的歡心,居然會不顧后果去買昂貴的禮物送給女生,因此,大學信貸市場怎樣會不火爆。
第三就是大學生的法律知識欠缺。由于還是處在大學校園,沒有真正接觸社會,自我辨別風險的能力不足,對于冒牌信貸公司的騙局沒法辨別很容易上當受騙而且容易被冒牌信貸公司嚇唬,最終是悲劇收場。
對于大學生信貸消費,現在社會是不提倡也不反對,大學生是否要信貸消費還得因事因人而異。不過,大學生信貸的事,謹防詐騙還得靠自己,因為這畢竟是個人私事,只能靠自己多一個心眼。
每間高校對于大學信貸謹防被騙的事一直都有強調的,這也盡足了高校該盡的責任,只是詐騙這種事實在防不勝防。當然了,信貸公司同時也應當加強信貸審核力度,相關的行業應制定相應的規范條例,盡量減少這類事情的發生。
對于大學生,信貸這潭渾水,實在沒有必要最好不要插足其中。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微信公眾號【deaodiha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