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擁有神圣地位和至高無上的權力,所以誰也不愿意放棄,甚至拼死拼活的要爭,歷史上皇子之間的爭斗可不在少數,甚至很多權臣也希望能夠奪得皇位。但從歷史上看禪位的情況也不少,不過一般都是被逼無奈之下的選擇。
唐朝開國皇帝李淵就是典型的被自己的兒子李世民逼得,而他退位后的生活也好不到哪里去,小心謹慎,生怕得罪這個兒子。
唐明皇李隆基也是如此,安史之亂中,他的兒子在沒有通知他的情況下自己登基稱帝了,稀里糊涂的他就成為了太上皇,雖然后來被接了回來,但是日子也好不到哪里去。?
而那些主動退位的就不同了。比如乾隆,他退位后仍然掌握大權,嘉慶皇帝只不過是個傀儡,可以說乾隆退位前與退位后的生活幾乎沒有變化。
南宋前三位皇帝也是如此,宋高宗趙構雖然退位了,但是宋孝宗對他依然很好,非常孝順。甚至在趙構死后都沒有心力治理國家了,于是他便也禪位給了自己的兒子,宋光宗。?
可宋孝宗顯然沒有趙構這樣的好命,他的兒子對他非常不好。宋孝宗是主動禪位的,為何他的晚年也過得如此憋屈?
宋孝宗有三個兒子,本來長子是太子,可是他英年早逝,正常情況下該選老二,畢竟此人厚道,但宋孝宗卻隔過去他選擇了老三。按說宋光宗應該感恩戴德,可沒有想到兩人關系非常緊張,甚至到了老死不相往來的地步。?
其實宋孝宗之所以過得憋屈是有原因的。
宋光宗趙惇在太子之位上待了18年,從血氣方剛的年輕人,變成暮氣沉沉的中年,本身他就身體不好,甚至還不如宋孝宗呢,這么熬著也不是辦法,但是他也不敢直接讓老子退位,只能這么等著,但這還不足以讓兩人有嫌隙。
宋光宗這個人還真的不像宋孝宗,他性格膽小軟弱,還是個妻管嚴。他的老婆李鳳娘是當年宋高宗趙構親自選的,認為她長得好看,但沒有想到這個人嫉妒心很重,甚至心理有問題。
她最善于的就是離間別人,當年趙惇沒有登基的時候,她就常常向高宗和孝宗告狀,說后宮的不是。漸漸地宋孝宗對她態度就有了變化,李鳳娘也對這個老公公不滿,便也在他們父子之間離間,導致他們關系逐漸有了變化。
最關鍵的一件事就是宋光宗立儲。本來宋光宗就一個兒子,名正言順的太子。可宋孝宗不同意,反而要選擇當年老二的兒子,雖然都是孫子,但對于宋光宗區別可就大了,這讓人家兩口子非常憤怒。
兩人甚至都不在去給太上皇請安了,宋孝宗病重后,想見兒子一面都沒有如愿,甚至他死后他的兒子宋光宗都不愿意來,連葬禮也不愿意主持。
當然了,宋光宗兩口子的所作所為另群臣不滿,在宋孝宗葬禮上逼著他退了位,也做了太上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