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這個位置可不是那么容易當上的,可既然做了,恐怕在讓出去就很難了,一般情況下皇帝都是終身制,可愣是有那么些人因為種種原因會在生前放棄皇位。像大唐開國皇帝李淵那就是被兒子李世民逼得。清朝的乾隆在位60年的時候退位了,可這是他主動要求的。
在南宋早期接連三位皇帝禪位,這也是奇葩一件。宋高宗是南宋第一位禪位的皇帝,宋孝宗是南宋第二位禪位的皇帝,而第三位就是這位宋光宗趙惇了。
不過與前兩位所不同的是宋光宗之所以禪位主要是要群臣給逼得。
宋光宗趙惇是宋孝宗的三兒子,起初他并不是太子,只不過長子趙愭英年早逝了,不過宋孝宗看不上老二,卻偏偏看上了老三,認為他和自己很像,于是便立他為太子了。
宋孝宗上位以后,立志北伐,也想有一番作為,不過可惜一失敗告終了。宋高宗病逝后,宋孝宗痛苦不已,還表示要服喪三年,他也沒有經歷主持朝政了,于是便在淳熙十六年讓位給趙惇了。
宋光宗并非一個合格的皇帝,顯然宋孝宗看走眼了。不僅如此,當年宋高宗給他找的這個愛妃李鳳娘也看走眼了。
宋光宗身體不好,不能正常的處理朝政。同時他還是個妻管嚴,非常害怕老婆。這么一來李鳳娘愈發的無法無天,她老是挑撥宋光宗和宋孝宗父子倆的關系,導致兩人矛盾非常深,在選立太子的時候也是如此,本來宋光宗就一個兒子,可宋孝宗偏偏看不上,不同意,反而要立當年老二的兒子為接班人,這讓宋光宗非常惱火。
這導致宋光宗病情加重,而且心里也出現了問題,開始扭曲,病態。
漸漸地大權掌握在了李鳳娘的手里,可她既不是呂后,也不是武則天,野心是有,但她沒有興趣也沒有能力治理這么龐大的一個國家,她最大的愛好就是給自己家里人謀福利,撈好處。
宋孝宗病重后,想要看看自己的兒子,這個想法也沒有實現,宋光宗兩口子根本就不去,即使在宋孝宗死后,按道理宋光宗也要支持葬禮,而光宗在李皇后的阻止下不主持,甚至連面都不露,這讓大臣們受不了了,尤其是在大宋,文人的地位是很高的,他們實在是看不上這樣一位不孝順甚至無能的皇帝。
于是在宋孝宗的葬禮上,群臣尤其是宗室趙汝愚以及外戚韓侂胄等人發動了宮廷政變,逼著宋光宗禪位給了太子趙擴,也就是宋寧宗。
宋光宗曾表示過要讓位,但是在讓位后他拒絕接受寧宗的朝見,依然住在皇宮之中,不肯搬到為太上皇預備的寢宮里。不過他的病情越來越嚴重了,1200年便病逝了,享年五十四歲。萬幸的是接班的宋寧宗比他要強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