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一個公司相對容易,但搞懂是不一樣的,需要擁有一套系統的認知框架。你要知道你目前不能知道的是什么,要能保持開放的心態。
公司研究的過程中,你一定會發現一些別人不知道的事情,它能幫助你比市場更早地獲得信息,關注到一些別人沒注意到的趨勢,甚至做出一些關鍵判斷。“選擇比努力更重要”,那些被忽略掉的信息很可能直接影響你的成敗。
公司研究也可以成為你認識世界的一扇門,它結合了宏觀、中觀和微觀,既能幫你理性地判斷大趨勢,也能培養你以小見大的能力。在這個過程中,你看人、看事的眼光都會變得更準。
一、研究公司需要的宏觀視野
? ? 宏觀環境:一個是大的時代背景,你可以把它理解成趨勢;另一個是宏觀經濟環境,你可以把它理解為周期。
? ? 知道大的時代背景,能幫助你更好地理解公司的地位和價值。我們常說說的“風口”,其實很大程度上就是大的時代背景。任何行業本質上都是時代的產物,不可避免地要跟時代的大趨勢發生關系。任何成功都是時代的成功。
? ? 宏觀分析的兩個竅門:第一,是能找到領先指標,判斷這件事未來必然會發生,比如說老齡化,年齡結構就是一個明顯的領先指標。第二,是從常識的角度出發,大道至簡。比如說人們都希望自己生活質量更高,比如資源會自發向回報高的方向流動,比如科技會不斷提升效率,順應這些方向上的事情,在一個長期維度上就會是大趨勢。比如移動互聯網的爆發,成長出小米這樣的優秀公司,未來智能機相對飽和了,小米還在什么大趨勢上?
? ? 要關注長期明顯的大趨勢,積累對這種大趨勢的認識,而不是去關注太碎太小的東西。
? ? 第二個是理解公司對于宏觀經濟的敏感度。房地產、汽車、資源品類的企業,都屬于周期性行業,對宏觀經濟特別敏感,會隨著宏觀經濟周期波動而波動。消費品中的必需品對宏觀不敏感,非必需品對宏觀相對敏感。
二、判斷行業發展空間
? ? 投資人喜歡用“賽道”這個詞來描述一個行業。賽道多寬指的是市場規模,賽道多長指的是行業所處的階段,賽道是平坦還是崎嶇指的是行業的競爭格局。
? ? 定義行業:這個行業提供的是怎樣的產品,解決了什么問題?回答它就是回答市場在哪里,市場是否有痛點。比如說互聯網行業,我們分析一個互聯網細分行業的時候,會問自己:它是改造傳統行業?替代傳統行業?還是創造了新產品?替代關系我們喜歡用滲透率來衡量,比如現在80%看電影的人是通過網絡購票的。
? ? 供給驅動看產能,需要驅動看天花板。供給創造需求的行業,往往體現出特別強的爆發力,一旦挖掘到合適的需求,就看有多少有效供給,行業前景無限。但需求推動的行業,則要踏踏實實的,根據潛在的需求,來測算行業的天花板。
? ? 構建分析框架,找到關鍵要素
? ? 行業空間也就是行業規模,最簡單的算法就是銷量剩以單價。要找到權威機構的數字,如行業監管機構,有公信力的行業第三方等。
? ? 拿電影市場舉例:一開始它是典型的供給創造需求。這里的供給是兩個層面,一個是硬件層面的銀幕數增加,一個是軟件層面的高質量內容增加。二者的疊加造成行業的飛速發展,那時觀察在建影院數、觀察大片上線數量,都算是測算行業規模的領先指標。而到了今天,雖然仍然會有一些火爆的影片激發市場,但電影市場能成長到多大,歸根結底取決于有多少人去看電影、以什么樣的頻次去電影院。所以你更需要關注的,是觀影人群和觀影習慣的變化。
三、判斷行業所處階段
? ? 創新的擴散過程+技術成熟度曲線
? ? 一個新事物,當被全市場10%~25%的人接受時,擴散速度會突然加快。在產業上,我們可以根據一種產品的市場滲透率,來判斷這個行業處在什么發展階段,判斷它未來是會擴張得更快,還是已經過了最快的那個階段了。
把兩個理解結合起來用:在新技術發展階段,行業會經歷曲折,但經過了了階段,等到技術成熟,相關產品會慢慢廣泛被市場接受,直到市場飽和,再走向衰落。
四、搞懂行業競爭格局
? ? 第一,這個市場的規模決定了能吸引多少競爭者,如果現實的競爭激烈程度與此不符,那競爭是不是遲早要來,或者說為什么不來?
? ? 第二,這個行業已經進展到了什么階段,是供不應求,還是供過于求?以及行業是否增速太快,會導致現有的競爭格局不穩定?
? ? 第三,這個行業本身的特性,將來更可能向壟斷、害羞還是充分競爭的平衡狀態演變?
? ? 第四,這個行業如果競爭態勢已經相對平衡,潛在的打破現有平衡的因素會是什么?
理解產業鏈博弈:如果某一個環節集中了大量的公司,那通常這個環節競爭激烈、偏同質化,也沒有定價權。而如果某人環節對技術、資本或者服務的要求特別高,只有少數幾家甚至一家公司能搶占這一環節,那他們所在的環節就特別有議價能力。關鍵看隹有更多的選擇。比如大家經常談到的產品與渠道,就是產業鏈博弈的最佳寫照。如果能同時兼具產品和渠道,則更有可能打造出更持久的商業模式,比如我們看到美國的幾大傳媒集團,迪士尼、新聞集團、康卡斯特等。
? ? 幾個問題:1、它所處的產業鏈的每個環節是什么;2、每個環節的擁擠程度如何?進一步看,哪個環節更有議價能力;3、相對擁擠,或者說道沒有議價能力的產業鏈環節,提供的產品是否同質化的?
五、認清公司的商業模式
? ? 公司創造的價值,最終會以數字的形式體現在公司的收入上,可以去償試把公司的收入公式寫出來,這樣就能更清楚它商業模式里核心驅動指標是什么。
? ? 大部分行業里,同質化的競爭里,靠的是比拼運營、執行、資本和一點點運氣。我們沒秘要把每一個公司的成功,都歸結于商業模式上的勝利??此仆瑯拥纳虡I模式里,不同公司的戰略定位可能會有不同,而且會在以后戰略的執行中,放大這種不同。比如攜和把在線旅游作為自己的目標市場,去哪兒把目標市場定義在一個相對恒定的東西上----資源,航空動量就這么多,酒店總共就這么多,目標市場恒定,很快就做到了市場老大。
六、找到公司的護城河
? ? 護城河的第一要素是無形資產(品牌、專業);第二要素是商業模式的網絡效應;第三要素是用戶轉換的成本;第四要素是提供這個產品的成本。
七、洞察公司的“人”和“制度”
? ? 一般而言,二級市場更看重制度,一級市場很看重人的作用。大量的例子表明,在靠人還是靠制度的問題上,新興的行業和公司,人的作用是舉足輕重,而成熟的行業和公司,則更有賴于制度。風投女王徐新的總結:第一,要有殺手的直覺,能看到人家看不到的東西;第二,學習速度要非常快;第三,要有使命愿景價值觀;第四,要內心很強大,永不放棄,要夠狠。
? ? 著重關注:第一,管理層空間是怎么對行業的趨勢做出反應的;第二,管理層的基因。一個公司的基因,由管理層的基因所決定的。管理層到底是激進還是沉穩,放眼大局還是關注細節,你都可以從新聞里看出來。重點關注一下管理層言行之間的關系。第三,管理層對風險的預判。看管理層洞察到的風險是否領先于市場,如果是,那這個風險往往就不再是風險。除此之外,賽手的情況還可通過36氪、IT桔子之類的網站,再結合企查查、天眼查之類的工具,去了解公司的股權情況。另個,關于人,還有一個觀察的小訣竅,你可以去看這個時代高水平的牛人都往哪個行業、哪個公司去跑,那一定是代表了未來的趨勢,至少是中短期趨勢。
? ? 觀察管理制度的兩個要點:
? ? 公司初創期、商業模式確定后的一段時期內,人的作用都是無限凸顯的,而過了這些了從而,一套良好的管理制度,就在賽手這個因素里扮演更重要的作用了。第一是觀察一個公司的企業文化。企業文化是公司管理經驗的最好的凝結,是一個公司的價值觀;第二是跟蹤公司的人效比,就是每個員工平均為公司帶來了多少銷售額或者業務量,它的變化趨勢側面反映了公司的組織效率。當然,它默認的使用條件是公司的業務沒有發生本質變化。
八、方法論、技巧、心得和原則
1、站在前人的肩膀上(第三方研報)。
2、將你的思考建立在不變的事物上。
3、推己及人的方法能幫助我們真正理解一家公司。
? ? 培養分析公司基本面的手感,其實最好從你自己的公司和行業開始,因為很多東西的規律是相通的。
4、保持用是最基本的方法找答案
5、盡量不要預設結論
6、有框架的目的是為了打破框架
7、集中精力辦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