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天鵝 | 一場反控制和自我突破的歷程

她是單親家庭長大的孩子,她28歲了還是一個洋娃娃遍布房間的乖乖女,她有自己的追求,她想要達到自己的完美,但似乎成功總與她擦肩而過。

她過著禁欲的生活,談過幾段感情,雖然不是處女,對每段感情卻都并未投入太多,生活只剩下練舞。其實她并不是完全的禁欲,她有欲望,她想跳那個角色。

或者進一步說,她想要變完美。

由此展開了一場突破自我的歷程。

她有個控制欲望十足的母親。

回家晚了,她會擔心Nina是不是被總監Thomas潛規則。

朋友來了,她禁止Nina和朋友一起出門喝酒娛樂。

就連那些無關大雅的小癖好,她都極力制止。比如當發現Nina抓后背的行為后,她馬上找來剪刀幫Nina剪指甲。因為太急,剪刀割破手指,她趕忙用嘴去吸。

看起來,這個嚴厲的母親是愛Nina的,但實際上她將Nina看做是自己的“東西”。她一心希望Nina能實現她未曾實現的人生。她控制欲極強,把孩子當做實現自己理想的工具。所以她因割破Nina手指而用嘴去吸,并不是多愛Nina,而是因為愛自己。

她需要女兒變完美,這樣才能滿足內心的欲望,因此當開演當天,她認為Nina身體不適不能表演的時候,竟擅作主張打電話給總監Thomas請假,完全忽略女兒的心情。

隨著情節的發展,這樣的控制漸漸遭到Nina的反抗,最終土崩瓦解。

母親的控制只是外部的枷鎖,多年養成的習性和想法才是真正需要被顛覆的。

她不斷地抓撓背部,這一看似無傷大雅的習慣,在影片中被一次次給予關鍵鏡頭。其實這一切都是她的幻覺。那么為什么要這么多鏡頭?

我猜測導演意圖將這種抓撓,代指本性在她內心中一刻不停地喚起的過程。最后從抓破的地方長出了黑翅膀,也正說明了這個隱喻。

因為太想成功,她開始患得患失。于是開始有了自己的假想敵。

因為害怕失去,所以更加拼命,拼命掙脫自己的枷鎖。電影中充斥著Nina與過去的自己決裂,決心突破原本的自己的場景和意象。

比如躺在床上,音樂盒響起,聲音寧靜動聽,但Nina一把將音樂盒摔碎。比如將母親擋在門外,最后不惜夾到母親的手也要關門。比如將陪伴自己多年的玩偶全部扔掉。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總監Thomas和競爭對手Lily都是一種幫她走出困境的助力。

先是Thomas對她的勾引和忠告,簡言之就是,作為藝術從業者,如果你沒有性魅力,你是無法感染觀眾的。

而Lily基本幫助她完成了整個蛻變最關鍵的一步。邀請她出去喝酒,打破了母親的控制;嗑藥和與男人調情,打破了自己的習慣;自慰,使她沉浸在感受自我的狀態中。

影片里,她與Lily那段假想做愛,不僅僅是突破自己以前對性的認知,盡情投入這么簡單。我猜導演更有一種用同性性愛,挑戰傳統的異性戀的意味。對于Nina來說,這無疑是尺度更大的、更加徹底的自我突破。

影片最后,半現實半虛幻間,Nina捅傷自己,也是戰勝了內心脆弱的一面,在舞臺上盡情釋放,終于實現了自己一直以來的夢想。

所以,就算外界的助力再多,如果我們最終不能夠舍棄一些東西,不能夠承受一定的苦難,也無法實現真正的自我突破。

最后說句題外話,這一場反控制和自我突破的歷程,每個人都或多或少地經歷過吧。

如果你被迫接受父母的安排,如果你不敢離開自己的舒適領域,如果你總會假想身邊的人都是不懷好意的,那么你應該看看《黑天鵝》,看看一個女孩是如何破繭重生的。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