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完美不是控制出來的,而是爆發出來的。”
最早看《黑天鵝》時是高中時候。最初看只覺得故事情節很好,畫面感很強。
直到前兩日又將這部電影連續看了兩遍,發現看到了感受到了很多第一次看時看不到和注意不到的細節,對這部電影也就有了不一樣的理解。
百度百科把《黑天鵝》的類型定義為劇情/驚悚,但在我看來,黑天鵝是一部與眾不同的文藝電影,懸疑與驚悚只是影片用來探討藝術、完美與人性這幾個主題的元素。
這是關于芭蕾舞演員的Nina電影,一個用生命追逐藝術上完美的極端故事。主人公Nina的一生似乎都與母親住在一起。在《天鵝湖》這部芭蕾舞劇降臨之前,她的生活里只有舞蹈,只有母親的期望,只有不斷追求完美的野心和目標。
最開始在Thomas的心里,Nina是最合適的一只白天鵝,卻不具有黑天鵝的潛質,所以最初他不想讓Nina扮演天鵝皇后;然而當第二天Nina找到他最后一次爭取角色時面對Thomas的強吻的態度,讓他看到了她骨子里的潛質。他相信如果將Nina的潛能激發出來,將她黑暗的一面激發,她勢必會是最完美的黑天鵝。
Nina的精神狀態十分脆弱,充滿自我斗爭和掙扎,在我看來這是Nina母親對Nina的“照顧”造成的。她對Nina的要求很嚴苛,在觀看影片的過程中,我甚至覺得也許Nina對芭蕾的熱愛并不源于本能,而是源于她的母親。
畢竟Nina的母親曾是個芭蕾舞演員,深深地熱愛芭蕾舞,而她完全把Nina當成了自己生命的延續,甚至在Nina長大后依舊將Nina的房間布置成粉紅色,擺滿了影片中后來被Nina丟掉的毛絨玩具,只為了讓自己覺得,Nina永遠在自己的掌控中,永遠長不大。
直到《天鵝湖》選角,這一切都開始變了。出于對天鵝皇后這一角色的渴望,Nina開始鼓足勇氣私下爭取,成功后不顧一切地練舞,不斷加強自己的訓練強度,突破自己的極限。為了完美地表達演繹她的角色,開始慢慢反抗自己的母親,沖破自己隱匿的欲望,釋放自己。
在Nina追求完美的過程中,每一天對她來說都無疑是漫長的等待和折磨。前人Beth的遭遇帶給她的擔憂,Lily的競爭帶給她的壓力,Thomas的要求帶給她的緊迫感,使她每分鐘都徘徊于崩潰的邊緣,她的精神分裂開始體現在她的日常生活里。
尤其是Lily的出現,讓她格外的懼怕。她知道Lily渴望她的角色,也深知自己的弱點正是Lily的優點。Lily張揚放縱,完全符合劇本里那只淫蕩詭詐的黑天鵝。其實在我看來Lily對Nina有某種程度上的同性戀傾向,所以Lily才會接近Nina,并幫助Nina,甚至鼓勵Nina吃迷幻藥來放出骨子里的另一個自己。
Lily無疑是Nina的噩夢。在Thomas給她布置自慰的作業時,她完成的并不順利,甚至在浴缸里幻想到有血滴落,卻在幻想與Lily做愛時達到性高潮。Nina實在清楚自己的劣勢和不足,常年在母親的掌控下,壓抑使她不得不變成一個循規蹈矩事業上蒸蒸日上的好女孩。
但她從來沒想過放棄。追求藝術上的完美,簡直就是她活下去的動力。與此同時她的精神越來越分裂,她的幻覺也越來越嚴重,她的意識不斷地被她沉睡的欲望撕裂。嫉妒、猜疑、患得患失等負面情緒,逐漸從Nina的腦海里噴涌而出。
她開始探索黑暗。她開始嘗試沖破母親的限制。她丟掉母親給她布置的毛絨玩具,不顧母親的不滿與Lily夜出,用門狂夾母親的手指......當內心的恐懼與不安被追求完美的心愿腐蝕,當一個自己不斷吞噬另一個自己,Nina逐漸的靠自己的能力向牢籠外沖去!
而當她真正將另一個罪惡的自己從舊軀殼里釋放出來,是她在從舞臺回到化妝室里,與自己幻想中的Lily發生沖突,并用破碎的鏡片插入Lily的身體里的時候。她很慌張卻為了繼續演出將Lily拖進衛生間,她以為她殺死的是Lily,而她殺死的實則是原來那個自己。
影片的結尾處是全片的高潮。Nina扮演的黑天鵝在舞臺上出神入化,得到了所有人的贊賞和肯定。那一霎,她與她的角色融為一體不分你我。她仿佛長出了一對翅膀在舞臺上起舞,激情四射,怒目圓睜!知道她回到化妝間,Lily前來祝賀,她才發現自己并沒有殺死Lily,而自己的腹部卻在溢血!
最后,Nina變回了白天鵝,一只瀕死的白天鵝。鮮血逐漸染紅了她的白天鵝服,然而這些都被她在舞臺上角色的光彩明艷給擋住了。舞臺上重回了乖巧,認真,純潔的Nina。在觀眾的掌聲與舞團成員的肯定中,Nina倒在了舞臺上。最后她笑著說,我完美了。
影片關于Nina的結局充滿了爭論,有人說Nina沒有死,有人說Nina死了,而我個人更傾向于Nina死了的說法。在Nina閉眼前那一刻閃現的白光,以及背景音樂里天鵝撲簌翅膀的聲音,都在暗示我們Nina最終為了自己追求的完美獻身。
我們很難說為了追求完美這種做法的對錯,因為這本來就沒有任何評判標準。但可以肯定的一點是,Nina再閉上眼睛那一刻,她的內心是滿足和幸福的。
電影拍攝的水準相當高,無論是天鵝、鏡子、雕塑、抓痕、顏色等意象的運用,還是在視覺和聽覺上給人帶來的刺激,都出神入化,特別是影片里的音樂。
作為以芭蕾舞劇《白天鵝》為背景展開的的故事,這部影片在音樂上水準相當高,一直烘托著整部影片的氣氛。鋼琴曲響起那一刻讓人身臨其境,當妮娜精神分裂時候,影片放出的特效音響更令人能夠理解人物性格,使電影主題進一步升華,也給結局留下了無盡的韻味與思考。
看完這部影片我一直在思索,藝術上的完美到底是什么。
藝術追求對于每一個人的定義都不同,當一個人將藝術看的比生命更重要時,用生命去以病態的姿勢追逐完美,也是情理之中。有人將藝術當修行,有人將藝術當信仰,而藝術上的完美不是控制出來的,而是爆發出來的。
完美本來就是極端的,不存在余地。煙火綻放過后就會散落,曇花怒放過后就會凋零,一切完美在爆發過后都是必然的毀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