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聽了彭彭的第三節課,聽的時候是很開心,很激動的,但聽過之后,其實還挺灰心的。
第一呢,當然是因為孩子不在身邊,畫日記、畫詩、畫什么,對我來說都只能是干看別的寶媽們去實踐。其實每天看自己的踐行和別人的都不一樣,也挺不得勁的~~~~~起初我是想,雖然孩子不在身邊,我自己先畫起來好了,可是聽完課后,找本子的時候,我又想,自己寫、自己畫,除了浪費時間,有其他的意義嗎?好像沒有。于是開始灰心起來。不過在現在寫踐行的過程中呢,我又在想,如果這三個月我每天自己寫關鍵字、自己畫配圖,那么當孩子過來時,看我已經寫了那么多,是會更快更容易融入這樣的形式呢,還是覺得媽媽寫的那么好,畫的那么“好”,很難開始加入呢?當然,不管怎么說,還是會堅持下來,也許我會自己畫吧,只是如果不合適,到時就選擇不給孩子看。最起碼,也許我自己開始畫,至少有一種加入的感覺。
第二呢。是因為自己的性格。為自己的性格詬病了很多年,孩子小時候被奶奶帶回老家后我給自己的心理安慰也是:我性格這么不好,也許奶奶帶反而比我帶的好。其實呢,現在我的童童,性格開朗,樂于說話,不特別的害羞,當然也是必然的,極度極度的缺乏安全感。但我其實自從一家子商量好要把孩子接到北京來,我就一直壓力特別特別大,我怕孩子受我的性格影響,變得內向,變得沉默寡言,變得不愛說話,那時恐怕要全家攻擊我了吧~真的,改變性格還是挺難的,我從上大學開始覺得自己的性格不好,決定改,一直到現在,改掉的只是內在的部分(比如一些過去想不開的事現在能想的開、過去會生氣的事現在很快心情就可以平復了之類的),外在的部分,不行。我是個特別怕和陌生人接觸的性格,也特別不會奧斯卡,我可以毫不含糊的說,我是一個太實在的人,完全不會“撒謊”,彭彭在課上說進去店里問,為什么叫馬記啊~這樣的話,我就講不出來,彭彭說和孩子的同學家長刻意的搞好關系,我也不會~我不知道有沒有辦法在不需要實在是違背自己意愿的情況下做好媽媽,真的挺無助的。所以最近真的心情是緊繃的,壓力是大大的,我有一段時間是讓自己放輕松的,盡力去做,做不到就算了,但我不知道在內向這一塊,我是不是要逼著自己去外向,還是相信內向性格的媽媽也可以帶出好孩子?
今天的踐行好像有點偏題,問題也無關“學習力”,不知道 請教彭彭 ,能不能給些建議?
下班回家的路上聽了彭彭的第四天的帶讀,對自己的人生又有了些改變~我真的是來學過好自己的人生來的【笑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