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靜和椰島曉露相約,一周一次練習,寫下我們的南方和北方的風景、民俗、人或事等。文字不爭高下,相互成全與陪伴寫作最為寶貴。兩人單發,鏈接對方。
《南方·北方》(十八)風景名勝:清東陵
這么近,那么美,周末到河北。五一假期,你去哪里玩了?隨我到清東陵走一遭,看歷史文化,品古人故事吧!
清東陵是我國現存規模最宏大,體系最完整布局最得體的皇家陵墓建筑群。2000年這里列入了世界文化遺產名錄,2015年又成功申報為國家5a級旅游景區。
它位于北京以東125公里的河北省遵化市境內,由于京秦二通道的開通,使你從北京僅需要一個小時的車程就可以來此探尋神秘的皇家陵寢,感受深厚的歷史文化。
當你來到清東陵,一幅絢麗多彩的畫面隨即呈現在您的眼前,在緊湊如平的昌瑞山下,十數座黃瓦紅墻的皇家陵寢,以順治皇帝的孝陵為中心,依山舊事在東西兩側排列開來。
御前南宮金碧輝煌,蒼松翠柏,蔥玉雨滴,四周青山環繞,兩側碧水甲流藍天白云悠悠,那畫面簡直是美極了。在這里人類的聰明才智和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水乳交融。
清東陵安葬著161位曾引導清朝歷史發展,在歷史中扮演著重要角色的人物,比如入關第一帝,順治皇帝被稱作千古一帝的康熙大帝,自詡為十全老人古希天子的乾隆皇帝,和戰亂年間的咸豐皇帝,以及最短命的同治皇帝。除此以外,還有清初杰出的女政治家孝莊文皇太后,和晚清的無冕女皇慈禧皇太后,還有那給人以撲朔迷離之感的香妃等等。
那么這些重要的歷史人物為什么會將萬年極地選見于此呢?
那是因為這里獨特的山川形勢形成了一個山環水繞藏風納氣的風水寶地。
那么清東陵的風水好在哪里呢?
在整個林區的最北端,有著靠山昌瑞山,它主峰突起,兩側群峰依次跌落,就像皇帝生前所做過的龍椅,中游鞍山影壁山如饑似岸,遠巧端莊,就像皇帝生前所使用的龍書案。而陵區的南端有著朝南金星山,它一峰突起,就像手持護板,向北朝拜的大臣。
更令人拍案稱奇的是三山主峰,天然連成一條直線,不加任何人工修飾,這就構成了清東陵的風水。
清東陵所有的建筑都是以此為中心為設計安排的,整個場面就像是天子臨朝般的壯觀,這樣的風水寶地是由誰來選擇的呢?這是由入關第一帝順治,皇帝親自選擇的。據說14歲的少年天子福臨在登臨昌瑞山主峰狩獵的時候,環顧四周,便被著的靈山秀水所震撼,隨即下旨此山王氣蔥郁,可為朕壽宮。因此將隨身佩戴的扳指向山下拋去,也正是這一拋便開啟了清東陵長達247年之久的營建歷程。
由于這里的
靈寢都是在遵照典禮之規制,配合山川之盛世的建筑理論指導下營建,因此清東陵有著許多的資源稟賦和大量令人嘆為觀止的建筑精品。
你看那明清兩朝保存最長的孝陵神路,它曲中帶直,直中帶彎,為陵寢增加了許多的神秘色彩。而這條神路就像一條絲線一樣,將一顆一顆璀璨的珍珠串聯起來,在神路上每一座單體建筑都能稱之為精品。
面闊最寬的石牌坊,它歷經350多年,風雨的洗禮依然保存完好,為皇帝記載功績的神功,圣德碑樓還有序列最長的石像生,特別是那精美的五音橋,不僅建筑精美,還能發出金鐘玉磬般美妙的聲音。當然這些都還只是單體建筑。
這里還有著許多氣勢恢宏的皇帝陵,金碧輝煌的皇后陵和那記載著后妃的后妃園寢。最值得一提的就是乾隆皇帝的裕陵,它在營建時遍選天下的精工美料,尤其是地下宮殿里面的精美佛教石雕著稱,玉石地宮里面滿雕佛教佛經像八大菩薩,四大天王,五岳共圖和藏文梵文的經咒達到30,111個字,先后被十世和十一世班禪大師贊譽為是一座不可多得的石雕藝術寶庫,和一座莊嚴肅穆的地下佛堂。
慈禧皇太后大家也非常熟悉,那么安葬她的慈禧陵地表的三座大殿,極盡奢華以及木石這三絕著稱于世。裝修中大量的黃金裝飾木料使用了名貴的海南黃花梨木,還有精美的石雕,采用鳳在上龍在下,一鳳壓兩龍,鳳引龍飛等精美圖案,其豪華程度不僅超越了歷代皇帝的靈魂,甚至超越了明清24帝所登基的太和殿。
當然了,來到清東陵,你不光可以看建筑,聽故事賞風水,還可以穿越回大清王朝和皇帝皇后來個近距離接觸。園區在順治皇帝的孝陵隆重推出萬眾祈福盛典,再現康熙皇帝率文武百官送祖母孝莊文皇,皇帝后來此祭奠順治皇帝的盛大場面,看康熙皇帝如何為天下蒼生祈福。
除此以外,景區還提供滿族特色皇家美食供大家品嘗,比如慈禧賜名的東陵饹馇,栗子面窩頭和滿族八大碗等等,保證讓你是大快朵頤。
飽了口福,景區還要讓你大飽眼福。
常言道,人間最美4月天想知道,清東陵的四月天有多美嗎?每到這個春花爛漫的時節,這里便會舉辦祈福踏青節活動,屆時你可以與古人陪伴解讀他們的人生,以史為鑒。還可以徒步踏青,用腳步丈量歷史,更可以與央視朝聞天下中報道的紅嘴鷗為伍靜聽松濤震震。
我第一次踏進清東陵是在1989年秋季,那一年我上初中一年級。學校選拔優秀學生代表參加清東陵游覽活動,很榮幸我是其中一員和同學老師一起逛游清東陵。那時年齡小,學識淺,只知道那是清朝諸位皇帝皇后,皇妃的陵墓,感嘆古人技藝的精湛,氣勢的恢弘,嘆息精美的文化遺產被貪人所盜。
在歷史墓地中穿梭,看見的是氣勢與文化多年后,再次閱讀中國近代史,一次次閱讀列強對我國的侵略,感受到國家命運的多舛與不堪,更激發工作的熱情,用自己的知識教育下一代人,在歷史中舔舐傷口,在文化里孕育新的未來。
古老的石像會說話,生生生命的樹木是見證,歷史不會重演,國家注定繁榮昌盛。
古人已去,宏偉的建筑群,精美的石像生,和陣陣松濤一起訴說著歷史。
這么近那么美,周末到河北,一起探尋歷史的奧秘與神奇。
摘自清東陵旅游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