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用委屈撐開的長大——寫給那些懷揣玻璃心的歲月
作者:小川叔
坦白說,你看我整天破馬張飛地說別人,給人回信好像挺得意,其實我也挺累的。
但是好多孩子的二逼事兒,讓你不麻辣犀利地給他倆大耳刮子,都覺得對不起他的智商啊!
當然,明白的是覺得你這是對人家上心了,沒把他當外人,不懂事兒的還覺得你這是圖樂呵過嘴癮,喜歡好為人師呢!
其實最大的冷漠就是漠視。
世間事·我的第二故鄉
作者:藍柿
十八歲那年我離開家鄉上大學,那時的我尚年少青澀,以為只是暫時離開父母的羽翼,并不太明白這樣離開故鄉會改變人生軌跡,更不會預見這種離家其實代表著一種“永遠”的分離。
我在一個邊陲城市讀大學。那個小城太默默無聞了,我不記得什么山、什么水、或者什么人在我腦海中留下痕跡。畢業時,除了對同窗情誼的依依不舍,我揮揮手,不帶走一片云彩。
畢業后我在沈陽生活了五年,度過了人生中非常自由的一段時光。說“自由”,是因為幾乎我所有的事情都由自己作主。單位環境輕松,下班后,我讀自己喜歡的書,和自己認識的朋友交往,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我遠在天邊的父母即使想,也無法干預我那天馬行空的想法。我騎著自行車在大街小巷中穿梭,在我接觸的范圍內了解社會,懂得人情事故,有時鼻青臉腫,有時又洋洋自得。
談寫作·我們應該怎么對待簡書這個寫作平臺?
作者:元宿周期表
剛接觸簡書APP的時候,作為職業習慣,我和同事就進行過一次不負責任的討論:簡書有它自己獨特的定位,作為一個公共寫作平臺,它發表文章的門檻很低,保證了流量;但又設置了一定的門檻,保證了質量。
這個結論又可以從另外一個方面闡述:1、比起個人公眾號吸粉難作品曝光率低,它足夠開放;2、比起瀏覽器頭條那些嚇死人的文章標題,它又有一定的節操。
入坑一個月多,實際經歷也印證了我的看法。從個人來講,我寫了質量參差不齊的幾篇文章,都得到對應官方專題的收錄。這說明只要抱著嚴肅的創作態度,不管作品的類型、受眾如何,都會得到官方的推薦。從整體來講,各個官方頻道收錄的文章水平雖然有高有低,但寫作的態度都是認真的。整個平臺也很少出現獵奇、三俗的內容,評述性的文章也沒有“對人不對文”那種指向性很強的惡意攻擊。
心理·抱歉,我們沒有這么熟
作者:文藝女青年專治各種不服
我媽吐槽說,她的一個同事特別喜歡聊家長里短,有些是不想回答的,就得說假話,有時候沒編好,圓不回來了,她還會刨根問底讓你解釋清楚。
我問,那你為什么不實話實說呢?女人之間聊天嘛,有什么可忌諱的。
媽媽說,她什么隱私都會問,有些問題想回避,不想告訴她,她卻窮追不舍。比如會問你家存款有多少?是放銀行了,還是搞投資了?你家有幾套房?房照上寫的是誰的名字?你爸媽家有多少錢?你高中班主任是誰?你的大學畢業證是全日制還是函授的?
歷史·唐高祖寵幸,唐太宗冷對,她也曾有武則天般的野心?
作者:冷眼觀史
作為我國歷史上唯一的一位正統女皇帝,武則天和唐太宗李世民、唐高宗李治父子的故事,可以說被各自演繹。
然而,比武則天還要早二三十年,唐高祖李淵的寵妃尹德妃,也在唐高祖、皇太子李建成父子間游走,差點造就了類似的傳奇。
尹德妃是個怎樣的女人?她又有著怎樣的命運呢?悅史君不會讓大家等太久,馬上娓娓道來。
哲思·老蘭畫說嘚啵嘚:當你嘲笑別人的身高時,你在人格上就已經矮了
作者:白發老蘭
不能輸在起跑線上——這話像給家長扎了雞血一樣,有條件的要上,沒有條件的創造條件也要上,砸鍋賣鐵送孩子出國留學。幾年后,孩子學成歸來,頂著個海歸的帽子去一家破公司打工。我想說的是,有供孩子那錢,早就可以開公司當老板了。
畫什么?我也常常思考。
思考的結果是,實在沒有題材,最好的選擇是,看見什么畫什么。
比如今天,我就畫了個桌子的打火機。
@IT·互聯網·人人公司陳一舟:從打德撲中學做企業決策 |捕手志
作者:捕手志
2011年關注互聯網金融至今,陳一舟先生已經投資超過20家這個領域的公司,外界對他的投資眼光也給予了很高的評價。但用他的話說勝利也好,失敗也罷,反正他的經驗都有一大堆,受到的傷害多了,就知道什么骨頭難啃。
這一期,捕Sir想與你分享陳一舟先生這些年積攢的經驗,有趣的是,他從玩德州撲克的經歷切入創業,一點點聊開,希望能讓你有收獲。
攝影·抓一把流光過隙
作者:如魚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