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媽吐槽說,她的一個同事特別喜歡聊家長里短,有些是不想回答的,就得說假話,有時候沒編好,圓不回來了,她還會刨根問底讓你解釋清楚。
我問,那你為什么不實話實說呢?女人之間聊天嘛,有什么可忌諱的。
媽媽說,她什么隱私都會問,有些問題想回避,不想告訴她,她卻窮追不舍。比如會問你家存款有多少?是放銀行了,還是搞投資了?你家有幾套房?房照上寫的是誰的名字?你爸媽家有多少錢?你高中班主任是誰?你的大學畢業證是全日制還是函授的?
我媽一臉無奈,兩手一攤:差一點就問我銀行卡密碼了!
不過,據說那個阿姨人還不錯,可是,往往越是實在的人越是不把自己當外人,可這不代表自己真的不是外人。在社交中表現出說話不過腦子,做事不把握分寸,永遠不知道自己的存在是多么的尷尬。
外國人見面聊天氣,這就很禮貌啊,能尊重別人的隱私,善意的看待別人的選擇,打招呼只是打招呼,問候就只是問候,聊聊花花草草,興趣愛好,甚至八卦緋聞都好。
我的一個閨蜜就曾苦惱于鄰居太過于熱情了。
她在念大學的時候,每次在小區遇見樓上的老奶奶,老人家都隔著老遠沖她嚷嚷:哎,你又胖了,趕緊減肥!
搞得周圍人都看向她,很是尷尬。于是她每次走在小區里都膽戰心驚,生怕跟老奶奶來一次美麗的邂逅,無端的給自己添堵,甚至難堪到下不來臺。
有一次她剛要出門,一聽是老太太的說話聲,立刻竄回屋子里,通過貓眼兒向外看,直到確認她已經上了樓,安全了,才敢出門。
大學畢業后,姑娘瘦了下來,以為終于可以不用躲著老太太了,結果老人家換了一個臺詞,每每偶遇都追著她問,有沒有對象呢?該找了!可別太挑了!差不多就行了??!
直到有一天,這個老奶奶搬家了,她才如釋重負,每天都可以大搖大擺的在小區遛狗,不必擔驚受怕。
如果說熱情、關心這都算傳統美德的話,那么如何把握分寸就是一種修養,它會告訴你,不要隨便介入別人的隱私生活,不要因為自己的好奇心,去讓對方難為情。
說實話,我很害怕那種自詡心直口快的人,只要一開口,你永遠都不確定她能給你多大驚嚇,各種冷場,讓你沒法接,跟他對話,就跟玩掃雷一樣,忐忑,驚悚。
幾代人之間是存在著代溝的,每個年代有每個年代的交友、聊天、相處的模式。她們不理解我們這一代人為什么如此冷漠,在一個飯桌上吃飯都可以各吃各的,誰也不搭理誰。而我們也想不通怎么兩個人毫不相干的陌生人,買個菜,坐個公交車,遛個彎就聊得熱火朝天,連子女的生辰八字都送了出去。
前陣子出差,跟一個四十多歲的大姐住一間酒店,大姐問我,結婚沒?我說還沒,她笑著說,不著急,有合適的就結,沒合適的就等,一個人生活也挺好的。
她還說,單位里年紀大的總是催年紀小的抓緊解決個人問題,甚至天天追問。她覺得實在沒必要,所以從來不催,都是成年人了,都有自己的想法,說多了反而招人煩,何必呢?
真的有這樣一些人,不分年紀的,毫不顧忌對方的感受,不管人家愿不愿意說,自己想知道什么,好奇什么,就直截了當的問,對方不想回答,還一遍遍反復問。
一次同事的婚宴上,因為有長輩在,姑娘特地去敬酒。酒桌上所謂的長輩就開始關心起她的個人問題了:今天多大了?有對象么?該考慮了!
一聽說姑娘都三十歲了,一桌人全票通過,是該抓緊了!
那個叔叔說,我不信就憑你這條件,還找不到對象?
大家附和說,對對對,一句話,就是你要求太高了!
姑娘一臉無奈的說,想找一個聊得來的,這事不能將就,急不來的。
叔叔點點頭,對著大家說,勞煩在座的各位長輩費心,有合適的幫著介紹介紹。
其中一位同事站起身來敬了一杯酒,發自肺腑的說,這事我很上心的,我的壓力很大呀,她不著急,我很著急,私下里偷偷的介紹過,沒敢告訴她。可是人家一聽說她不是本地人,面都不愿意見,搞得我很被動,很尷尬??!
姑娘的笑容僵在臉上,拿著酒杯不說話,在毫不知情的情況下,竟然被丑拒了?哭笑不得。
一桌人不說話,有位同事試圖打斷他,擺擺手說,行了,行了,喝酒吧,別說這些了。
他依舊不依不饒的擺正自己的觀點,似乎極力的證明自己并沒有不關心下屬,體現自己有多盡心盡力。
最怕空氣突然的安靜,一桌人靜靜地不說話,直到姑娘站起來把酒干了。
我一度認為,這種毫無分寸的關心,讓人難以接受的表達方式就是情商低的表現。于是才有好心辦壞事,你以為自己想的通透,事情辦得足夠周密、漂亮,其他人都是糊涂蛋,需要你指點一二來醍醐灌頂,甚至以為自己在朋友圈轉發的雞湯文多么的有道理、勵志,實際上也許人家真的一臉不屑。
金星在節目中很驕傲的自稱,自己天天勸人處對象,結婚,生孩子,要二胎。
對于她們來說,這就像問:“您吃了沒?”,“你冷不冷?”一樣親切,一樣稀松平常。這種問題一旦說出口就已經足夠失禮了,何況你我并沒有那么熟啊!
那些勸人減肥找對象結婚生娃要二胎的人,也許你真的是好心,可是在人家眼里你就是多管閑事的人,沒人領情,說多了,反而人家躲著你,那還不如去跳廣場舞,爭取早日成為那個領舞的。
誰不知道一瘦遮百丑,用你指指點點?吃你家大米了?誰不想有一個好的歸宿?你催有用么?誰不想多要幾個孩子?大家工作這么忙,社會壓力這么大,你是能來幫著帶孩子,還是出錢雇保姆?
千萬別把跟自己或者大多數人的生活節奏不一樣的人視為另類,不必為其擔心,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活法,那么,倒不如拋除一切生活隱私,同事歸同事,朋友歸朋友,親戚歸親戚,街坊歸街坊,好好相處多好呀!
我喜歡大城市的一點是包容性強,你夏天怎么亂搭都行,踢著人字拖出門都沒人盯著你看,不會在背后指指點點,人人都忙著生活,精力有限,誰顧得上你呢?
真正的朋友會關心你,卻不會逼迫你,因為她懂你。她們也會替你著急,也試著給你制造機會接觸異性,卻不會動不動用尷尬的語言刺激你,相反的,那些毫不相干的人才愿意以這種方式拉近彼此的距離,誤把這些當做關心,是好心。
真正的好心,是你懂我,尊重我的選擇。
就像徐靜蕾說,也許我是不婚主義者,但是我的閨蜜結婚我會祝福,替她們高興,但是她們一定不是為了結婚而結婚,而是為了幸福。
你按部就班的生活,一切看上去都那么的規律,自然而然。可你未必過得比人家好,又有什么資格去操心別人的終身大事?人與人的追去不同,幸福的定義與標準也不一樣,大可不必以一個過來人的口吻勸人說,找對象嘛,會過日子才重要!結婚嘛,人好才重要!
有的人愿意在寶馬里哭,有的人喜歡在自行車上笑,無須評判,而你所應當知道的是,有時候,冷淡也很迷人,適當的距離看上去的確很美。
平安喜樂,勿忘心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