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知道,一個企業其實就是一個團隊,一支分工不同的人組成的隊伍。其中有投資人,債權人,管理人,有勞動力。我們會問,既然一個企業是由不同的分工的人組成的,那為什么有的人能當老板,有的人則成為員工得聽別人的命令。
有人會說那是資本的力量,資本代表強者,勞動力代表弱者;弱者注定被強者欺負。那既然這樣那應該所有人都去追逐資本,都爭著去當資本家才對呀,現實情況并不是所有人都爭著去當資本家。為什么?
有人會說,當資本家需要很多的錢啊,我沒有那么多錢,所以當不了資本家。但事實真是這樣嗎?很多打工的人也很有錢啊,有年薪10萬的,有100萬的,微軟、蘋果的CEO他們的年薪都是千萬級別的,他們仍然是打工。而有些人幾萬元就能當老板了。既然資本那么有吸引力,那蘋果的CEO早就應該辭職去當資本家去了啊。
沒有出現這個現象,是因為實際上勞動力是強者,資本才是弱者。正是因為資本是弱者,才需要用看上去的不平等條約來約束強者。
員工入職第一天都收到一本厚厚的員工手冊,其中規定員工要怎么樣怎么樣做,不允許這不允許那的。卻從來沒看到過一本老板手冊,規定老板要干嘛不能干嘛的。
那是因為資本一旦變成了廠房、設備、生產線后,基本上就無能為力了。他們想要撤都不容易了,肉已經在砧板上了。而勞動者投入的是勞動,他們可以隨時付出,也可以隨時收回。
再進一步想,資本家的資本是廠房、設備等,但是資本家的腦袋沒有長在這些機器上面,他不可能24小時看著他的資本。而勞動者的資本是自己的四肢,他們的腦袋剛好長在他們的四肢上面,他可以隨時掌控他所提供的勞動的質量和數量。
勞動者偷懶很容易,假裝賣力很容易,多吃多占也很容易。所以說勞動力和資本之間,勞動力是強者,資本是弱者。勞動者欺負資本家很容易,而資本家欺負勞動者很難。正因為勞動力是強者,才需要有那么多要求來規定住勞動力,避免勞動力對資本造成傷害。
在經濟學家眼里,對企業管理的定義很簡單,就一句話,如何防止勞動力濫用資本。在一個企業里誰當老板,第一個原則就是看誰提供的資源更容易被欺負、濫用、被支配、被牽制。而對應的,那些更容易偷懶、更容易濫用資源、更容易作假的所有者,充當被管理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