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然得知一直在朋友眼里視為模范恩愛夫妻的悅悅離婚了,我有點難以相信。得知是因為這幾年在日常中因為各種觀念不和以及各種悅悅長期以來被“無視”的委屈和不滿,各種瑣碎矛盾的積累,最終導致了婚姻不可挽回,實在是覺得有些惋惜。
誰也不愿意婚姻走到這一步,不想一個完整的家被拆分開來,但是在每一天中,各種日常瑣事混合起來,矛盾的雪球越滾越大,最終還是會有爆發的時候。那些看似平靜的湖水,卻在下面暗流涌動;看似和睦恩愛的夫妻,兩人之間卻暗藏了很多對對方的不滿和抱怨。雖然不滿,但考慮到孩子和其他情況,很多夫妻還是在吵鬧中、委屈甚至堅持著在一起,很少有人能勇敢的選擇分開這一步。
因為悅悅的事情,我忽然想到了那本《媽媽離婚記》。
《媽媽離婚記》就講了一個媽媽離婚的故事。媽媽盧月離婚的原因是因為在和爸爸徐建國的婚姻中,對于爸爸的各種不滿總是在忍耐,而且是超強的忍耐,而爸爸呢做了很多“二百五”的事情,更重要的是爸爸還覺得沒有錯。媽媽卻一直在委屈著自己,最終在自己更年期綜合征很嚴重的時候,忍耐到了幾點,選擇了離婚。
本書中,作者從女兒小五的角度講述爸媽離婚的過程,了解到媽媽選擇離婚原因,在這個過程中體會了爸爸媽媽之間的感情和思想;同時通過小五自己與前任和現任男朋友的感情糾葛,不僅讓我們看到了一個母親為家庭犧牲、婚姻中普遍存在的溝通冷暴力現象,也讓我們看到了兩代人在追尋婚戀過程中的觀念和想法。
這個故事里,我們從小五爸媽以及小五自身的情感問題,可以聯想到我們自己、親人甚至朋友的影子,因為我們在婚戀過程遇到的問題,跟他們一樣,很多問題思考的觀點和解決的方式也和他們一樣。但是通過本書中這個看似簡單的故事敘述,你可以反思到很多問題。
作為女人,在婚姻中常常會有為了保全家庭完整、為了孩子犧牲自我的行為,因為過多的考慮的其他人,忽略自己的真實感受。但是講真,這種犧牲從女人內心來講,很多時候會覺得很委屈,特別是在面對老公的不理解、不支持,在溝通上的冷暴力的時候,各種情緒交織、積累的更多。從一開始的爭吵,到最后的心死和只聽不說,什么時候都不求助于對方而自己去干,而這個過程的絕望可能男人們永遠也不會明白、更體會不到,甚至他們都未曾發現身邊的愛人已經變了。就像小五的媽媽提出離婚以后,她的爸爸無論如何也不能相信、不知道自己哪里做錯一樣……
其實,在婚姻中女人們有時候想的很簡單。更多女人愿意和自己喜歡的男人一起為了生活打拼,她們不會在乎前期的辛苦,需要的也不過是男人的體貼、關懷和愛護,就如小五對他爸爸所說:“女人有時候不是想要一個主意,她只是想要傾訴。想要的是不被打斷、真誠的傾聽,被安慰,被哄一哄。她需要你沒有脾氣地、一點都不煩躁地聽她說話,心平氣和的回答她,有些時候需要你說些傻話、虛話,好聽的話。” 但是很多時候男人們更多的關注了自己的需求,連這些最簡單的要求也滿足不了。
另外,本書中的毛巖松其實是一個所有女性理想中的伴侶,他集合了很多女性喜歡的優點于一身,比如“溫文爾雅、善解人意、帥氣有風度”,以及他所處的職位,似乎是伴侶的完美化身。當小五的媽媽離婚后,開始和他相處的時候,小五聽到了媽媽的真心話,那就是毛巖松是那個在一起特別舒服,特別踏實,想說話就說話,想哭就哭,想笑就笑的人。現實中,我們都期盼自己遇到“毛巖松”式的伴侶,只是最終大多數人遇到的不過是“徐建國”式的伴侶而已。
在婚姻里,很多時候因為一些沒能說出口的話,因為一些自己沒能表達的真實想法,造成了雙方的矛盾堆積,互相之間覺得對方無法溝通、沒法理喻,冷處理各種看似很小的家庭矛盾,終究會有一次大規模的爆發,沒有爆發也只是時間的問題。
婚姻中,少點溝通上的冷暴力,不要一味的責怪對方,也想想自己的問題,多積極的溝通說出真實的想法,也許就沒有那么多你接受不了的問題了。遇到問題,雙方坦誠的去溝通,把問題說透了,大家的心也才能透亮。
人家都說:“會哭的孩子有糖吃”。婚姻中也一樣,該訴說的時候還是要說,甚至有時候也可以吵一架來解決問題,我不推存媽媽盧月式的忍耐,對老公不滿意還是要及時的說出來,不要憋在心里使勁忍著,因為這種忍耐就如氣球,總會有炸的那一天。婚姻里,誰都會有委屈,要想婚姻穩定持續,用合適的溝通方式去解決問題才是正道。
希望我們都能從這本書中有所感悟。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