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對我而言除了是傳統意義上的良師益友更是靈魂伴侶,可以說,書與音樂并駕齊驅在我的世界里,它們打開我的人生格局,提升我感知世界的緯度。
讀書使我更熱愛孤獨的時刻,每讀一本書都像是跟作者進行了一場無性別無年齡無時代的心靈溝通。
每一次的閱讀時光都是在和作者進行的一場對話,沒有任何束縛和限制,我們直奔某一個觸及內心的點,開始探究和學習。
我訝異于這世界可以如此廣闊,對待同一個問題可以用這樣的思維方式去考慮,任何一種現象都不像你看起來這樣直白簡單,它可以用經濟學社會學或管理學等不同領域去探究和分析。
任何一個人的成功都不是看起來那樣容易,精英階層固然值得敬佩,普通人的生活更值得尊重,在看似沒有奔頭的日常里,平凡的人鑄造了不平凡。
好的書是不同狀態拿起來會看到不同的內容,當你失望時你看到豁達,當你沮喪時你看到鼓勵,當你迷茫時你看到方向。
讀書讓我明白,可以有更高層次的精神愉悅感等待我去探究,而自己知識的匱乏和時間的緊迫感這兩個矛盾主題將會一直存在。沒有不矛盾的主體,沒有不產生沖突的人生,既然無法割舍任何一方,那就擁有讓自己更好處理矛盾的心態和能力。
讀書帶給我幸福感最強烈的時刻就是,可以回憶起無數個瞬間,我的內心充實而平靜,深深的感覺到當下是多么的美好,可以活在書香氣里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
六歲那年,我在陽臺上看安徒生童話,反復看的最多的是《海的女兒》,至今都記得那個版本的第一句話是“當這個地球還很年輕的時候”我當時心里在感慨,好別致的形容哦,地球現在老了嗎?更年輕的一些時候,地球上都發生過什么事情呢?
然后媽媽下班回家我都不知道,媽媽到陽臺上喊我,呀!這么曬你不怕熱暈了啊!我抬頭才看見那天的夕陽,橙黃色的光線,柔和的灑在書上,那畫面,好美。
這是記憶中最早的關于讀書的美好感受。雖然小美人魚的愛情觀我并不茍同,但并不妨礙她成為安徒生童話故事里我最愛的角色。
此后的成長歷程都離不開書的陪伴,對書最渴望的階段是高中,因為初中讀完了所有青春級別的書,
高中開始讀各路經典著作,爸爸書架里的書我看了個遍,對成人世界規則的感知便始于此。對哲學的熱愛始于此。
語文課我在看書,自習課我在看書,深夜我在聽音樂看書。可惜,當時可選的書還是太少,學習壓力也是有的,并沒有在最需要的時候看到非常適宜的著作。
我曾經夸下海口說上大學我要讀遍圖書館里所有的書!結果大學期間有了讀書的機會和條件,卻浪費了很多時間在額外的社交上,那四年并沒有像高中想的那樣沉浸在書海里不能自拔,也因為沒有做好這個知識儲備,導致現在很多經典都沒有心境投入的讀下去,實屬遺憾。
二十歲的十年過的功利而忙碌,為了學業讀書,為了考試讀書,好再讀書這件事,我從來沒有停止過,也終于在不太晚的時刻重新認識了閱讀對我的重要性,它帶給我的那份獨一無二的愉悅感,就是令我幸福感爆棚的不二之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