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在日常生活中,人們不難看到,由于孩子不好好吃飯、不好好做作業或者不聽父母的話,父母在無計可施的情況下,最后只能用大吼大叫的方式來命令孩子。當然,孩子一不開心就亂扔東西、隨便打人的情況也并不少見。據新西蘭家庭教育研究學會的研究表明:影響孩子的成長除了遺傳、生物學因素以外,家庭環境因素也不容忽視。孩子脾氣暴躁,除了先天遺傳之外,家庭氛圍、家庭教育也有很大的影響。孩子的情緒就猶如夏日多變的天氣,說下雨就下雨,沒有一點征兆。而孩子的暴躁脾氣也讓父母苦不堪言。 孩子的暴躁脾氣其實與父母的影響是分不開的。父母的言行舉止會在無形中影響孩子的成長,孩子會以父母為榜樣,并在他們的學習生活中做出與父母類似的行為。一些父母自己的脾氣比較暴躁,對待孩子也不能克制,動不動就對孩子大吼大叫,大加責罵。在這種環境下,孩子耳濡目染,自然也就會變得缺乏耐心、浮躁、脾氣暴躁。所以在爸爸媽媽總是因為小事而發牢騷,或者因為孩子做錯一點事情就大吼大叫、大聲斥責的家庭環境下,孩子會變得缺乏安全感、怯懦膽小或者是變得和父母一樣暴躁。長此以往,缺乏父母的正確引導,孩子就很難擁有良好的自控能力,最后導致孩子隨時隨地發脾氣成為一種常態,且不能輕易地改正。
? ? ?那父母為什么會吼叫呢?當父母對孩子大吼大叫、反應變得情緒化的時候,透露出來的信息就是,父母想要讓自己平靜下來!無論父母說了什么,無論孩子有多大,當父母怒吼時,唯一透露出來的信息就是——平靜下來,再來想對策。任何時候,父母在大吼大叫都是在尋求別人幫助自己平息焦慮的情緒。而且,父母有時候的吼叫只是為了捍衛自己的權威,在他們心中只有通過吼叫才能掩蓋自己的心虛。可是,孩子并不清楚這個事實,他們看到的只是父母沖他們發脾氣。孩子面對父母的大吼大叫時,為了表示他們的不滿,有時他們也會吼回去。經常吼叫會使孩子在遇到不順心的事情時選擇大聲吼叫來宣泄。
? ? ?父母的說話方式,行為舉止等等都會給孩子起到榜樣作用。那么如何才能用一個好的方式來改變孩子的暴脾氣,使孩子不吼不叫呢?想要讓孩子不吼不叫,家庭要注意以下幾點: (一)家庭教育:孩子也需要尊重 和孩子交流時,要把他們放在與自己平等的位置上,要允許孩子有反對意見,也要允許孩子提問題。孩子生活習慣的養成不是大腦思考的結果,而是通過感官感受到并對之加工而表現出來的。所以,父母將孩子放在平等的位置上,孩子也能夠感受到父母的尊重。父母可以通過經常問孩子的意見來展現尊重的態度。比如說“你怎么看啊?”“我覺得……”或者是“你那樣做,我覺得……”之類的話。 父母說出來的話也要合乎道理,不能明明是錯的,還要讓孩子做。而且,父母說話的時候還必須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父母說的話只有既有道理,又讓人在感情上能夠理解,孩子才會完全接受,而也只有情理交融的話才能夠使人心服口服。所以,父母要放下父母的架子,以平等的態度真誠地與孩子互動,不擺一言堂,不居高臨下地講大道理,更不要大聲訓斥、數落、諷刺挖苦,而要和孩子講心里話,讓孩子感受到父母對他的愛。 (二)家庭教育:父母要用曉之以理、動之以情的說話方式 在和孩子說話的時候父母要考慮孩子的個性、年紀、理解接受能力等因素。如果孩子性格開朗活潑,說話的時候就可以開門見山;理解接受能力差的話就應該用小故事講出大道理,不能由著自己的想法、情緒隨意發揮。更重要的是,對于理解接受能力差的孩子父母要特別有耐心,不要著急,要學會等待,某些事說一次孩子理解不了,就多重復幾次。說的時候不要帶有不耐煩的語氣,這樣會打消孩子的積極性。說完一句之后要停頓一會兒,趁著這個間隙讓孩子充分理解大人的意思。 而且,父母說話時要富有感情。要想讓孩子接受父母的建議、批評,就要先告訴他們為什么這樣做是錯的,此時,語氣不能太嚴厲,因為太嚴厲的話,孩子會感到害怕。語氣要盡量柔和,用一種商量的口吻來說話。此外,要注意與孩子互動,即陳述了自己的觀點之后,要用好奇的語調來問孩子的感受。要知道,情感的激發對于糾正孩子的錯誤十分重要。父母與孩子交談時,語言不能總是生硬嚴肅,這樣會給孩子一種冷冰冰的感受,而且會讓孩子感到緊張(這個時候不妨用幽默的語調來緩解壓抑的氣氛)。當然,批評的話父母也要三思后再說,要避免尷尬局面的產生。 (三)家庭教育:樹立父母的威信 良好的家庭教育效果,需要父母的威信來加以保證。所以,父母平時要說話算話,自己做不到的事情也不能強求孩子做到。比如,父母告訴孩子過馬路時要等到綠燈亮了才能過去,那么自己就不能闖紅燈。不僅如此,當孩子指出父母的錯誤及缺點時,父母應該虛心接受,認真改正。這樣就會給孩子傳遞一個訊息:金無足赤,人無完人。父母有錯就改,起了一個表率作用,那孩子自然也會有樣學樣。而且,這樣的表率會讓孩子對父母心生敬佩,自然也會讓孩子聽父母的話。
? ? ? 【家庭救育教智慧】 父母是孩子人生中的第一個老師,孩子是好還是壞,與父母密切相關。所以,作為與孩子接觸最早、時間最長、影響最深的教育者,父母應該給孩子樹立一個好的榜樣。與孩子相處時也要特別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家庭救育中,作為父母,要給孩子足夠的尊重,還要用自己正確的行為感染孩子。在一個民主、平等的家庭環境中成長,孩子自然不會養成壞脾氣。所以,想要讓孩子遠離暴脾氣,最好的辦法就是父母做好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