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一帶一路“倡議發出以來,來華留學生規模日益增長,中國已經成為亞洲最大的留學目的地國。2018年,教育部印發《來華留學生高等教育質量規范》,提出了“來華留學生應熟悉中國國情文化、了解中國制度政策、理解中國社會主流價值觀”等留學生人才培養目標。在同年召開的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就宣傳工作提出了“講好中國故事、傳播中國聲音”的要求,為留學生人才培養指明了方向。
? ? 同樣也是在2018年,我成為了一名國際學生輔導員,迎來了我職業生涯中第一批留學生。150名學生,來自18個國家,有著不同的膚色,說著不同的語言。面對他們眼中藏不住的好奇與期待,我深知責任重大,于是我帶著習總書記“講好中國故事、傳播中國聲音”的殷切囑托,和他們一同踏上了這段中國故事探索之旅。
一、在數字化窗口共享“中國之智”
? ? 初來乍到,熟悉中國的生活方式成為當務之急。如何辦理新的電話卡?該去哪里取現金?看不懂中文如何出行?簽證有問題怎么辦?一個又一個問題向我拋來。令人驚喜的是,留學生們面臨的種種困難,在浙江這片孕育了數字化的土地上全都迎刃而解。現在我的學生經常會說這樣一句話:“老師,這里的生活太方便了。我不需要帶現金,一個支付寶就夠了;不用花錢買自行車,掃一掃就能租到一輛共享單車;手機沒電了,租一個共享充電寶,我又可以繼續玩耍一整天。這在我的國家,甚至是世界上任何一個地方,都是不敢想象的。”
? ? 但事實上,在留學生們看來不可思議的生活方式,卻早已是中國人民的生活日常。中國數字經濟的飛速發展,帶領留學生們認識到如今的中國早已今非昔比。我感到無比自豪,正是祖國在各領域的創新驅動、敢為人先,給了我們帶領留學生講好中國故事充足的底氣、十足的干勁,我期待著能帶領更多學生一起,在浙江這扇數字化窗口共享中國之“智”。
二、在共同富裕進程中探索“中國之治”
? ? 2020年,中國取得脫貧攻堅偉大勝利,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開啟了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新征程。應該如何向他們更好地詮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治理成果呢?我決定帶領他們將探索的腳印,實打實地踏在之江大地上。
? ? 2022年寒假,我帶著他們來到被譽為臺州美麗鄉村建設樣板的三門巖下潘村。在巖下潘村,風景秀美,民宿林立,村民安居樂業,農業、旅游業,甚至電商行業都在蓬勃發展。烏茲別克斯坦的米蘭諾和我說:“在中國,農村的發展令我感到驚訝,這里的發展規劃和設施管理都非常棒,而我的國家卻恰恰相反,農村里的路都還是坑坑洼洼的。”言語間,都是對中國的贊美。
? ? 我告訴他們,中國農村也曾土地貧瘠,民眾飽受饑寒。而中國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基本立場,于是帶領人民“打響”了脫貧攻堅戰役。2020年,我們全面建成了小康社會,邁向共同富裕的步伐愈加堅定,鄉村振興是實現共同富裕的必經之路,而美麗鄉村正是鄉村振興的關鍵一環。
? ? 其實,國家治理就在我們身邊,始終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成為中國之“治”的精神支撐。
三、在全民抗疫成果中解讀“中國之制”
? ? 2020年初,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亂了我們的生活節奏。封城、居家、體溫監測、嚴禁外出……嚴格的防疫政策引來正在享受假期的留學生的陣陣不滿。
? ? 與此同時,方艙醫院日夜籌建,各地醫療馳援武漢,新冠疫苗加緊研制……沒過多久,中國的每日新增開始下降,3月18日,我們迎來了武漢清零。爭分奪秒地搶救生命,催人淚下的英雄逆行,中國的抗疫故事帶給留學生們極大的震撼。學生說:“我的國家疫情越來越嚴重,沒有人遵守政府的規定,疫情仍在不斷惡化。但中國的防疫政策強力高效。全世界能做到這樣子的,可能只有中國。”
? ? 沒錯,這一切的背后是強大的生活物資保障能力、巨量的醫療資源消耗、無數逆流而上的共產黨員和他們書寫下的可歌可泣的動人故事,中國以震驚世界的魄力和行動力證明中國抗疫的決心與信心,彰顯著中國社會主義制度堅持黨的領導、堅持整體利益至上、堅持人民主體地位的顯著政治優勢。
? ? “媽媽,中國非常安全,你不用擔心。”從抱怨到理解,從支持到主動宣傳,甚至自發加入志愿者隊伍,中國的抗疫成果,給了留學生們安定生活的勇氣,更奠定了中國在留學生們心中的大國形象。
? ? 四年時間,我的第一批學生即將畢業,說著一口流利中文的他們,正計劃著要去中國其他城市看看,探索更多的中國故事。而我也時常在想,隨著國際交流越加頻繁,世界目光聚焦中國,不斷更新的中國故事應由誰來講?答案是我,更是廣大青年。
? ? 東方巨龍騰飛的故事已經發展到高潮。新時代的中國青年應當堅定理想信念,學好專業本領,把握時代脈搏,關注發展大勢,做強國青年,為中國代言,把中國的故事講給全世界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