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記得小時候,對于過年的期盼是那么強烈,那種強烈不光是小孩子,就連大人也一樣。因為在那個物質匱乏的年代,人們對于物質的追求只有在過年那幾天可以稍微滿足一下。
? ? ?非常慶幸我的父親是一名鄉供銷社職員,每到小年父親就會帶回許多我們平時都吃不到的水果零食,父親看到我們迫不及待地樣子,他從口袋里拿出一筒芝麻餅,給我們幾姊妹每人發一個,其它的都放到柜子上面的一個木箱里,然后把箱子上鎖。我們姐妹幾個每天都要從那個柜子前面來來回回走動好多次,每次經過都覺得有糖果的香味飄來,那種感覺比現在吃了糖果還要甜蜜。
? ? ? ? ?每年小年父親回來不光會帶回過年物資,更重要的是要把家里搞一次大掃除,父親擔任屋里和地面清潔,而母親則清理餐具茶具。父親拿一把長長的掃帚,把廚房和火攏里黑黑的烊塵清掃干凈,就連灶糖和火攏里草木燃燒后堆積下來的灰都要清理,而母親把平時都不用的石磨和豆腐箱都清洗干凈,把火攏里吊鉤上掛的燒水用的銅炊壺拿到屋前的小河里用細細的沙子使勁肏洗,直到銅炊壺露出金黃的本色。她把炒刨也拿到河里清洗好晾干,準備炒炒貨。
? ? ? 有風俗習慣說二十七的不吵(炒),二十八的不鬧,所有的炒貨必須在二十六以前都炒好,這幾天,村里家家戶戶的屋頂一天到晚都冒著青煙,每家都會炒一些包谷泡,苕果子,干洋芋片,南瓜籽,這些東西炒出來,小伙伴們總算有零食吃了,出來玩的的時候荷包里總會裝一些??ㄗ押突ㄉ鷳撍闶浅簇浿械纳莩奁妨?,也只有少數人家里才有,所以過年前幾天也是很少吃的。
? ? ? 二十七上午就要開始磨魔芋,下午打豆腐,父親負責推磨,母親負責喂磨,磨出白花花的豆漿,把豆渣瀝出來,把豆漿放到鍋里一煮,每人盛一碗放點白糖,一直甜到心底……待鍋里加入石膏,豆漿慢慢凝結成豆腐腦,父親便叫我們每人盛上一碗,算是這一天的晚餐。母親把豆腐箱里鋪一張紗布,把豆腐腦裝入木箱,蓋上蓋子,把包好的豆渣放到箱子上面壓著,直到第二天才開箱。這些工作做完也差不多半夜了。
? ? ? 二十八蒸肉糕,做苕圓子,二十九便洗豬頭……每天都有好吃的東西做出來,但是我們都只能品嘗,真正上餐桌還是要等到三十團年飯。那時的我們,嘗嘗都是非常滿足的。
? ? ? ?每次過年父親還會親自做一道糖醋肉,魚凍子。在我的記憶里這也算是比較奢侈的菜了,因為別人家的餐桌上是看不到的。
? ? ? ? 大年三十那天,母親一大早起來煮豬頭,豬頭必須是整的放在鍋里煮,待豬頭煮熟,父親便拿一個木盆把豬頭盛起來,端到屋旁事先準備好的桌子上準備敬豬菩薩,燒紙磕頭放鞭炮,這些儀式完畢,父親便開始拆豬頭,我們圍在旁邊,等待父親把從骨頭上拆下來的碎肉塞到我們每個人的嘴巴里,嚼上一口,滿嘴都是油,香而不膩,回味無窮。
? ? ? ?拆完豬頭母親便開始準備團年飯,父親便準備守歲時的柴火,都說三十的火,十五的燈,大年三十必須把火燒得旺旺的,父親找一些曬干的樹兜堆到火攏旁邊,再帶著我們姊妹幾個去給老祖宗們上墳,請他們回來過年。老父親并不迷信,他對敬菩薩,請祖宗的事卻那么虔誠,只是因為對于過年的慎重!
? ? ? ? 除了團年飯,兒時的我們更期待守歲過后的零食,吃過團年飯,一家人都要洗個澡,據說是為了洗去病痛煩惱,然后換上平時舍不得穿的衣服,一家人圍著火攏,一邊包餃子,一邊說說笑笑,等待跨年,后來有了電視機,我們就一邊看著春晚節目,一邊包餃子,一邊等待跨年,十一點半開始就有鞭炮聲陸續響起,父親拿出準備好的鞭炮點燃,我們捂著耳朵歡呼雀躍,因為放完鞭炮,父親就會拿出藏在那只木箱的餅干糖果,還有平時吃不到的桔子和蘋果,留下一部分招待客人,剩下分給我們,我們也會拿出一些給父親母親,但是他們總是說自己不喜歡吃,直到我們硬塞到他們嘴巴里…
? ? ? ? 大年初一父親母親比平時都起得晚一些,直到孩子們拜過年,他們才穿衣起床,吃過母親做的湯圓,我們便可以出門拜年了!“拜年拜年,粑粑上前”,一早出去拜年真的可以收獲好多的粑粑糖果,而我們也樂此不彼,挨家拜年。
? ? 這么多年過去了,老父親早已不在世了,而我也是兩個孩子的媽媽了。對于過年我也會像老父親那樣認真,過年物資也越來越豐富,只要我能想到的都買回來。但是,買回來的東西好像只有在買的那一刻動心,就連孩子也無動于衷,餐桌上的大魚大肉根本都不受歡迎。
? ? ? 現在過年,物質豐富得不能再豐富,準備過程簡單得不能再簡單,沒有了對物質的那種渴求與期待,拜年也只是一種形式,除了喝酒打牌發微信玩紅包,剩下的只有無聊。如今過年沒有了那種簡單的幸福,單純的快樂!也就少了那種年味!
? ? ? ?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