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讀完毛姆的《月亮與六便士》,頭腦中閃現的第一個問題就是“在這個社會中,我們如何才能月亮與六便士兩者兼得?”
毛姆的《月亮與六便士》采用第一敘述者的身份講述了一位叫斯特里克蘭德的故事。主人公是一位作家,一次偶然的機會認識了斯特里克蘭德一家。這一家人看上去美滿幸福,但是斯特里克蘭德看上去總是缺乏活力。有一天,斯特里克蘭德放棄了原先看上去比較體面的金融經紀人的工作,去巴黎尋找自己的“藝術”。
主人公找到斯特里克蘭德,他決心掙扎出這種生活。斯特里克蘭德太太后來找到了謀生的技能,過得很好。五年之后主人公在巴黎見到了斯特里克蘭德,他過得窮困潦倒,但是依然沉浸在自己的夢想中,從未覺得后悔。在追求藝術的過程中,他的才能也漸漸得到認可。
后來斯特里克蘭德決定拋棄文明生活,來到了接近原始的南太平洋群島的塔希提島,與主人公偶然相逢。斯特里克蘭德娶了一名土著姑娘,并且生了三個孩子,度過了三年短暫的幸福時光。
后來孩子們死了,他也得了麻風病。最后在失明的時候在墻上完成了一幅力作。土著妻子埋葬了他,并且遵照他的遺愿,把他的遺作予以銷毀,盡管主人公惋惜不已。而主人公也在他的繪畫中理解了他的追求。
一心沉浸在畫畫的創作中的斯特里克蘭德也在離開巴黎后過著窮困潦倒的生活。有時候為了生活或者答謝幫助過他的人,斯特里克蘭德會將自己的畫拿到大街上去賣或者送給對自己有恩的人,但是世人都理解不了他的作品,也只是禮貌性的收起來放在某個不起眼的角落,然而在斯特里克蘭德死后,他的畫作逐漸被人知道,并被或者的人稱他為一個天才畫。
對于這本書,評價最多的一句是“滿地都是六便士,唯獨他抬頭看見了月亮”。然而讓我更深入思考的是,現在的我們如何才能“月亮與六便士”兩者兼得。
在我的理解中,月亮代表的是內心追求的夢想,六便士是世俗的生活。我相信每個人都有屬于自己的夢想,只是有的人把夢想實現了,而有的人夢想被現實打敗了。
有位特別喜歡畫畫的朋友,有一天她突然跟我說:“她再也不畫了”原因是她不僅交不起自己的房租,而且連買一盒顏料的錢都沒有。為了生活她不得不放棄自己的藝術夢想,后來她選擇去做一個與藝術毫不相關的文職工作,除了偶爾公司有項目需要畫個草圖能夠展現出她的畫畫功底外,其他時候她像公司的其他人一樣,努力完成上司交代的任何一份工作。有一天,她走在大街上看到一個比自己小幾歲的姑娘架了個畫板在畫畫,而旁邊是那位姑娘自己畫的作品,看到這個小自己的姑娘,她想到了幾年前的自己,也是這樣子一邊畫畫一邊向別人推銷自己的作品,然而無人問津。她站在旁邊許久,小姑娘也是一幅畫都沒能賣出去,最后她掏出身上所有的錢,買走了小姑娘所有的畫。后來她跟我說:“她是在幫自己,希望那個小姑娘不要像自己一樣,為了六便士就放棄了頭頂上的月亮”。
六便士隨處可見,但是月亮越來越難摘到手。如果不是天賦異稟,如果不是機緣巧合,一般的家庭很難一直維持一個堅持藝術夢想的人,就像斯特里克蘭德一樣,在生前為了畫畫,每天只能餓著肚子過著別人施舍的生活。在現代的社會中,物價的上漲,高額的房價,讓80、90后越來越沒有安全感,即使心中有一股力量在告訴他,他的世界不是一日三餐,但是也沒有勇氣掙脫世俗的生活沉浸到自己的藝術世界里,因為想要堅持自己的夢想是,首先得活著。
那么月亮與六便士真的不可兼得嗎?或許答案是否定的。
認識一位朋友,因為喜歡唱歌從有意識開始他就把自己的人生規劃為“歌手”。如今已經24歲的他,并沒有一分外人看過去正常的工作,他所接觸到的人和事業都圍繞著音樂。為了能夠養活自己,每天晚上他去各個酒吧主場。從晚上7點唱到凌晨兩三點,另外他還給自己找了一份音樂老師的工作。雖然兩份工作并不像其他行業看過去那么光鮮亮麗,但是都在他規劃的范圍內。他所賺到的錢,除了攢著去各個城市參加歌手選秀賽外,基本不會花在任何其他地方。盡管現在的他尚未成為自己理想中的樣子,但是他將月亮與六便士安排的穩穩當當,而正因為這樣,他對自己的夢想追求也能夠走得更遠。
“入俗但不隨俗”就是在告訴我們,首先我們得想辦法養活自己,合乎世俗人的游戲規則,但是我們不能隨著游戲規則就放棄了自己的夢想,更多的是在游戲規則以外努力的堅持自己的夢想。
有人說人與人之間的區別就是在工作8小時以外。我們做不到像斯特里克蘭德一樣忘我的沉浸到自己的藝術夢想中,但是我們能夠在8小時以外堅持自己的夢想,讓自己活得不那么隨俗。比如8小時外的你,可以畫畫、唱歌、寫字……盡管你所堅持的夢想可能會晚到些,但是只要堅持頭頂的月亮終有一天你可以摘到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