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深了,喧鬧了一天的城市也逐漸的進入了沉睡狀態,勞累了一天的人們暫時卸下了身心的重擔,慢慢舒緩著這個世界賦予的無形壓力,早早的入了夢境。
但是,此時此刻,在這個城市的一角,有一個特殊的群體,他們無法跟隨內心的聲音,無法抗拒現實的無奈,在這個本該徹底放松的時刻,努力與生物鐘做著激烈的斗爭,盡力保持著頭腦的清醒,一如既往的堅守在自己的工作崗位,同同樣堅守在病床旁的家屬們,共同守護著病人的生命。
監護室門外,早已聚集了前來準備換班的家屬,他們揉著惺忪的睡眼,拿著用來提神的工具,一臉茫然的站在那里,準備加入熬夜的行列。從他們的狀態可以看出,以前從沒有熬過夜的他們,這樣的夜晚帶給他們的不適遠比經常上夜班的我們要多得多。
門終于開了,他們排列有序的逐個進入了監護室,漫長的夜在這一刻算是真正開始了。
交接雙方的家屬在交代了主要事情后,都聚集在了監護室門口,準備門開時隨時離開。這時,監護室的一位護士向所有聚集門口的家屬說了一句:大家辛苦了,都趕快回去休息吧,祝你們做個好夢!可以看得出,這位護士今天的工作狀態真心不錯,那爽朗的,發自內心的安慰讓離開的家屬感動不已,他們連聲表示感謝,有的在臨出門的一剎那還不忘回過頭來半開玩笑半認真的夸獎一句:你怎么能夠這么好呢!
"良言一句暖三冬,惡語傷人六月寒",護士這句暖心的話語,在這個初冬的寒夜,無疑給了家屬們巨大的心里安慰,在他們被疾病折磨的身心俱疲的時候,護士的那句話就像一劑良藥,讓他們發覺這些天暗淡無光的世界除了灰暗,原來還有如此的美好。
在平時工作中,我們明白家屬的不易,更懂得他們在這個特殊時刻的脆弱,他們把人生最寶貴的生命交付于我們,我們無從選擇,只有盡力,再盡力,才能對得起他們的這份信任。如果語言能夠減輕他們突如其來的痛苦,我們又何必吝嗇那一句本來就在心底盤旋已久的話呢。
可是,現在的醫療環境時不時都會蹦出讓人心驚膽顫的報道,這讓醫護人員不禁感嘆:現在的人都怎么了,那顆感恩的心從什么時候開始不再被融化,那些多年前醫患和諧相處、共同為疾病戰斗的畫面,何時一去不復返了?
是的,我們看到了這些"惡"的方面,因為他每次都是赤裸裸的公諸在人們的視線之內,讓你無法逃避,無法不去關注。但是,醫患關系除了這些,就沒有好的一面值得稱頌的了嗎?顯然不是的。
前幾天,一個病人去世全家下跪感謝醫護的事情被人們所為稱頌。
事情源于一位老人,因“腦出血、肺內感染并發消化道大出血”入住心臟重癥監護科接受治療,家屬治療決心堅決,但老人病情較重,一直處于昏迷狀態,主要依靠呼吸機輔助呼吸。入院不久,老人就出現血壓下降等危險情況,鄭鵬主任帶領團隊制定周密搶救措施。建立深靜脈通路、備血、應用升壓藥物………為了能盡快輸血,值班醫生把血袋放懷中用自己的體溫給血袋復溫。
從7月28日到10月22日,三個月時間里,老人的病情不斷反復,值班的醫生和護士沒有離開監護室半步,困了,就坐在椅子上打個盹,餓了就吃值班盒飯。老人的病歷記錄顯示,光是大的搶救就有9次,一次次把老人從死亡線上拉了回來,護士一夜每隔半小時就會老人進行翻身拍背,老人全身皮膚無一處破損,也無一次繼發感染。
由于老人病情較重,最終還是沒能救活。雖然有些遺憾,但老人的家人卻對醫護人員這些天的照顧感激不盡,他們用自己的方式表達著對醫護人員的感謝,那就是:集體給醫護人員下跪。
那一刻,所有在場的醫護人員都感動的稀里嘩啦的,無不為之動容。這一跪,跪出了以往醫護人員所受的所有委屈。這一跪,堅定了醫護人員繼續走下去的勇氣。這一跪,讓醫護人員感覺到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這一跪,讓醫護人員回到了以往那個懂得感恩的時代。他們想讓醫患關系永遠定格在這樣的和諧,讓這樣的美好永遠的存在下去。
他們想,醫患之間如果總是能夠這樣相互理解該有多好。如若真是這樣,醫生就會繼續大膽的為病人冒險,不再畏手畏腳,瞻前顧后。醫護人員的幸福指數也會明顯提高,他們在工作中來自疾病以外的壓力也會大大減少。
有人說,在監護室上班,最怕的就是換班的時候。最初成立監護室,在人員短缺、無法運行的情況下,不得已采取了留一人陪護的管理制度,這樣的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了護士的負擔,但唯一的不足就是增加了換班時家屬因不遵守規定而帶來的醫患矛盾隱患。
不要總說醫護態度不好,因為態度都是相互的。態度不好的誕生往往是因為醫護與家屬之間的矛盾,很少是因為對病人治療的不滿。
不要總說護士沒有人情,護士也會根據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如果合理合情,他們也會在自己能力范圍之內盡量滿足你的要求。如果你的理由足夠充分,有時候他們甚至會冒著挨批評的危險也要達到讓你滿意。
前幾天,一個十歲的小男孩出現在監護室門口,在換班的時間怯懦的站在一位家屬的身后,他想進去看一眼正在昏迷中的父親,他的父親入院已經一周了,從父親進入監護室后他們就沒能見上一面。小男孩叔叔說,明天早上,小男孩就要再次回到學校上學去了,湊今天星期天想讓他進去看一眼。
看著還未諳世事的小男孩,想象著他不一定什么時候才能清醒的父親,拒絕的話怎么都說不出口。雖然他提出的要求是讓我違反監護室的規章制度,我還是毫不猶豫的答應了。我告訴小男孩及家長,我會站在監護室門口,暫時不關閉,等待他的到來。
小男孩特別守信用,大概不到兩分鐘的時間,他一路小跑抹著眼淚出來了。在這個需要呵護的年紀,他卻承受著如此大的打擊,讓人看了不禁有些心痛。這一刻,我默默的祈禱,如果上帝能夠聽到他的呼喚,希望他的父親能夠早日醒來,能夠讓他早日過上這個年齡應該有的無憂無慮的生活。
“人性的弱點”一書中說:直接批評是最無用的,因為它會使人采取防守的姿態,并常常使他們竭力為自己辯護。直接批評是危險的,是一個危險的導火線。它可以傷害一個人的自尊心,引起自尊“火藥庫”爆炸,會致人于死地。
所以,工作中,我們要多使用贊賞安慰的語言,少使用帶有批評色彩的語氣。不管是對待同事,還是對待病人及家屬,相信只要你足夠真誠,只要你足夠用心,總有一天,你的努力會閃閃生輝,感動身邊眾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