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參加了一次知乎的live,題目是“生活、工作都是項目管理”提到了對于時間管理應使用GSP方法進行規劃;在得到專欄中則《轉向》一書的觀點,提出可以使用工程師思維對具體問題進行解決。兩個專題都挺有收獲的,現記錄如下
GSP
提出這個觀點的live主持人名叫琬逸,有多年從事項目管理的經驗。在live中分享的內容對于有過項目管理經驗的人而言并不算新穎。但其中他在解答聽眾問題時,提出了要有GSP原則對于時間分配的管理精神挺值得大家關注。
GSP原則指的是,當你決定開展一項工作,以達成目標前,有必要根據目標檢查(G)、S(策略分析)、P(計劃制定)的次序對于自己方案進行檢查。
-目標檢查
這個原則的提出,對于日常生活、工作中缺乏決策過程的我而言有很大的震動。以前認為項目管理關注的是如何達成目標,但是目標是否正確,決定了努力的方向。在現實工作中,往往最初的總目標設計很明確,然后在執行落實的過程中,一旦分解成一個個分項目標時,每個部門、個體都會加上自己的理解,而導致有可能出現后期的小目標根本就與最初的方向矛盾的情況。在具有成熟流程的工作環境中尚且如此,對于一個管理者、執行者、檢查者一體的個人生活而已,目標的偏離出現的機會和概率都會比想象中要來得大。
-策略分析
在課程中學習過的策略有許多,但是書本到應用,除了是否具備應用到能力外還有是否具備應用到主觀動力的區別。
策略分析解決的問題是在認同資源有限的前提下,挑選達成目標的合適的方案。達成目標往往不止一套方案,在工作中會通過組合的形式給出不同的選擇,這個強制化的形式有利于進行思考分析。但是在生活中,容易出現的是確定目標后,直接是制定好計劃了(P)。至于制定的P能否通過組合優化、是否必要等要素分析都很少進行專項分析。看上去是執行速度很高,實際上缺乏分析的計劃是難以得到足夠的資源保障。個人精力、時間、興趣等這個等同于企業中的有限資源,一旦投入后無產出,則是巨大的損失。
-計劃制定
這點在live中提及并不多,因此我覺得可以用《轉向》中工程師的模塊化思維進行一定程度上的補充。
工程師思維
《轉向》一書我目前并未閱讀,所有的理解是基于自己日常的工作體會和得到音頻中的介紹提出。
書中提及的工程師思維解決方法是模塊化思維:通過對于存在問題的解構,找出其中具備關鍵屬性的自變量和因變量的關系,通過模塊化劃分成不同的小模塊已解決每個相對獨立的小問題,最終可以通過把各模塊進行整合后最終構成可以解決問題的模型。
具體方法
-在現實中找出必須解決的問題,忽略非關鍵問題;從系統等角度分析最終問題是如何由各種相對獨立的小問題組成的。
-需要從系統出發,發現不在水面的影響因素,在邏輯、時間等方面進行分析
-承認現實是有約束
-具備取舍的能力
-優化過程(在限制條件種優化)
-標準(降低成本低方法)
-原型+疊加(在限制中迭代)
體會
一般的工程師,可能更關注的是如何把具體問題解決。然后對于G、S環節,可能是在產品經理層面。因此,在生活和工作中,你缺少的可能是一顆做產品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