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兔小卷,之前先后供職于豌豆莢和網易,一直都在做內容類型的產品。
本文主要介紹了內容型產品的業務模式與邏輯,希望與各位同樣做內容的小伙伴們一起交流討論~
什么是內容型產品?
通過內容聚集用戶,打造流量平臺,用戶在產品中主要是進行內容消費,一般具有kill time的屬性。
內容產品舉例:
新聞資訊類:網易新聞、今日頭條、微信公眾號;
SocialMedia類:豆瓣、知乎、微博;
內容電商類:什么值得買、小紅書;
影音娛樂類:優酷、騰訊視頻、網易云音樂。
內容的生產方式
從產品模式上來看,內容型產品主要分為分發型和社區型,而對應的內容生產方式有PGC和UGC。
1. 分發型-PGC
(1)產品模式
分發型的內容產品通常以媒體資訊類業務為主,最為代表性的案例就是今日頭條,產品的內容來源主要通過聚攏頭條號創作者以及抓取的方式,通過大量的內容增長積累有相關內容消費需求的用戶,實現流量平臺的搭建。
目前的頭條號、百家號、企鵝號、網易號等自媒體號都是走的這一模式。這類產品會有一個專門針對創作者的自媒體平臺,平臺通過補貼等激勵手段邀請創作者入駐,創作者在后臺進行內容的創作以及對自己發布的內容和收益進行數據監測。
擁有大量內容后,平臺需要對內容進行質量的評級、審核等管理操作,比如:頭部的MCN內容會給予更多的曝光權重,通過推薦算法、訂閱等多種展現形式分發給內容消費者。
這種模式起步快,能夠較短時間內通過內容聚集起大量用戶,獲得高流量。但初期關系沉淀弱,屬于創作者對觀眾的單向關系,觀眾難以轉化為創作者,觀眾內容消費完就走,遷移成本低。
所以很多這種模式的產品,除了重點在解決內容增長外,還需要更多增加用戶和內容,用戶之間關系的互動。比如:一款音樂個性化推薦的App,發現音樂的方式除了個性化推薦,如果拓展歌曲跟貼、分享、跟聽好友的喜歡的歌曲等社交類功能,會更加增進用戶對產品的粘性。
(2)業務劃分
一般來說,新聞資訊類產品內部的業務劃分主要分為幾大模塊:
推薦分發:通過訂閱、個性化等方式將內容分發給用戶;
跟貼互動:提高用戶在消費內容時對產品的粘性;
內容后臺:自媒體管理,審核與質量評級,建立內容庫的基礎;
用戶增長:拉新與留存;
商業變現:廣告收入、知識付費。
(3)變現模式
如果我們想要打造一個良性循環的內容生態系統,需要同時考慮創作者和平臺的變現。
創作者變現
1)平臺補貼刺激生產內容;
2)知識付費收入分成;
3)流量主收入;
4)沉淀粉絲其他渠道轉化變現。
廣告變現:代表產品:今日頭條、網易新聞。
內容IP-知識付費:除了比較普遍的廣告收入外,知識付費也是目前內容商業變現的主要模式。
1)訂閱付費:特點是先付費再消費,如訂閱專欄、小說章節內容。代表產品:得到;
2)打賞付費:特點是先消費再付費:粉絲贊賞支持創作者。代表產品:微信公眾號。
購買會員:購買會員后用戶可以擁有取消廣告以及直接觀看付費內容等特權。代表產品:優酷等。
2. UGC社區型
(1)產品模式
UGC社區型的產品,通過內容聚集相同興趣或調性的用戶,以引導用戶創作內容為主導,通過內容發現人,強調關系鏈的搭建與互動,以及社區內容的調性維護。
以UGC內容社區為代表的產品主要有:
快手
小紅書
在一個社區中,用戶群體關系通常會呈現以下的金字塔結構:
大V和KOL;
腰部中小V;
嘗鮮小白和社區普通用戶。
這種模式產品如果一開始就全部采用單純UGC的方式很容易為社區引入大量的“內容噪音”。因此,啟動的方式通常從頭部KOL用戶產生內容入手,后期發展需要長期在打造社區氛圍調性上努力,去吸引更多的用戶。
相較于資訊類內容平臺,內容社區明顯產品的天花板更高一些,用戶與用戶之間,用戶與網紅大V之間會產生更多的互動,一旦沉淀了關系,對社區形成依賴,遷移成本就會被大大提高,從而提升整體產品的留存。
(2)業務模塊劃分
UGC社區的產品業務常見劃分模塊有:
發布工具:降低內容創作門檻,提高創作趣味性;
KOL扶植:提升KOL的on boarding體驗;
互動關系:打造關系鏈;
內容分發:通過內容聚集相同屬性的用戶;
用戶增長:新增和留存;
商業變現:電商、廣告。
和資訊型產品的單向關注不同,創作者與用戶可以形成雙向關注關系,內容社區型產品會更注重生產工具的設計以及培養和沉淀互動關系。
而在推薦分發上,也會更加考慮社區屬性,算法興趣推薦+社交推薦結合的方式去設計內容與用戶、用戶與用戶間的匹配。
(3)變現模式
創作者變現
1)平臺補貼刺激生產內容;
2)沉淀粉絲其他渠道轉化變現;
3)紅人帶貨收入分成。
平臺變現
電商:
1)自建電商:如小紅書,內容分享筆記附屬平臺內部可購買商品。
2)導流電商:如快手,網紅帶貨導流。
廣告變現:與PGC的廣告模式類似,如知乎的信息流廣告。
寫在最后
在內容為王的時代,產品內容化,內容IP化的趨勢不斷明顯。關于內容產品,還有很多可以一起梳理探討的點,比如:
內容“發現”有哪些設計方式?
如何建立產品的內容池?
個性化推薦產品基本流程搭建
最近打算對內容類產品進行系統的梳理,會持續更新的,敬請關注:)
另外,我還在做一個采訪女孩子職場和生活改變的故事專欄Rising Girl,歡迎感興趣的小姐姐聯系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