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騎驢飛奔的蝸牛
這個世界究竟有著一張怎樣的模樣?
這好像沒有一個標準答案,只是大多數人眼中的世界應該是大同小異的,我想。
但是,也有那么一些人,他們有自己世界,在他們的雙目中、腦海里,所看所思所想都與你我有異,于是我們覺著這些人奇怪,覺著他們不正常,于是我們都選擇敬而遠之,于是他們也就成了精神病人。
先給大家講一個發生在我身邊的故事,關于小時候的一個玩伴,和我同歲的小姑娘,故事是聽她奶奶講的,沒記錯的話大概發生在我們六七歲的時候。我長話短說:
有次她媽媽帶著她和姐姐在家包餃子,當然對于六七歲的小孩子,包餃子純屬是玩而已。故事的重點在于,當媽媽和姐姐都沒空搭理她的時候,她突然面對著一只放在一邊的布袋咯咯的笑了起來。媽媽好奇的問她笑什么呢,她邊笑邊回答說“這個人真好玩,鉆袋子里去了”,媽媽讓她別瞎說,她卻依然笑的很開心。隨后,媽媽讓姐姐去叫奶奶過來,奶奶是拜神的,來到后念叨了幾句,孩子才消停了。
關于這個故事的真偽我沒去向她媽媽或者姐姐證實過,只是自己親身經歷過她另一次事情,當時年紀小而且她說的我也確實沒看到,就覺著她在亂講,所以并不覺得她說的那句“那邊走過來一個沒有腦袋的人”有多么可怕,長大后再想起時,卻是真真的感覺汗毛倒立,難以想象她當時看到了什么。
慶幸的是,后來的她一切都好,親人鄰居沒有誰以異樣的眼光看待過她,我們一群小孩子也是從小玩到大,再后來因為各自到不同的地方讀書,就再也沒有見到過,偶爾聽爸媽說起也感覺她生活的也還不錯。
至于她小時候為什么可以看到“那些”,別問我,我真的一無所知。
知道《天才在左瘋子在右》這本書是在很久以前了,最近才買來讀了而已?;蛟S用“訪談手記”來定位這本書最為合適,它本就是作者高銘整理的一些自己的訪談錄,只不過他訪問的對象是一群我們眼中的非正常人,也就是那些精神病患者、心理障礙患者。
把這本書捧起來看時,我是真的感覺書中的每一個故事都是那樣新奇:“活在小說中的”那個他、與“四維蟲子”有過接觸的少年、看得到自己的一次次往世的企業家、單純的看人都是以動物形態存在的小姑娘等等,簡直就像一篇篇奇異小說一般令我著迷,而二者的區別在于小說往往都是有結局或者合理解釋的,這里卻沒有,這一點又讓我抓狂。
作者在書中說,有時候他都會覺著自己不正常,甚至懷疑過自己漸漸的也有了精神疾病。依我看來,或許是的,畢竟要說一個花五年時間去頻繁接觸并深入了解為數眾多的精神病患者的內心世界的人在心理或者精神上完全沒問題,我是不相信的。而對于這本書的讀者,能夠讀完全本且深入思考自己的世界觀的,或許多數也不能徹底算是我們往常定義的正常人范疇,包括我。
這里還有另一件事情,關于開始讀這本書不久的我。
兩周前的一個晚上,我按照以往的時間安排在家做身體鍛煉,手機里播放著謝濤講的《三國》,一切恍若從前的復刻版,無波無瀾。半個小時過后,當我大汗淋漓坐在地板上間歇時,大腦中猛然冒出個詭異的想法:身后的窗戶上,會不會正有著一張臉,愣愣的盯著我,也許那根本就不是一張人臉,可就是愣愣的盯著我,愣愣的......一瞬間,真的感覺到脊背發涼,心理默念一句“我的天,我簡直也瘋了”。
不過那也就是一瞬,隨后我暗自笑著搖了搖頭。
把這個故事放這里,不是要給這本書抹黑,你也不要誤會說這本書讀不得,我只是想說明這本書足夠精彩,足夠吸引人,而恰好我又習慣性的入戲太深。
高銘用《天才在左瘋子在右》把一個又一個不同尋常的世界鋪展在世人面前,這是數千年來沒有人做過的,甚至沒有人想過去深入了解這樣一群特殊存在的個體的內心世界,哪怕是精神醫生。書里面的故事主人公當然有讓人心生恐懼的存在,但也有讓人忍俊不禁的小可愛,更有看似絕世天才般的人物,你去看,才能有更多彩的感受。
天才和瘋子本就是一線相隔的兩個極端,中間的部分才是萬千正常人。左邊一個轉身你可以俯瞰眾生,右邊一個踉蹌那便是萬丈深淵,一左一右偏生是兩種境界,難的是,任你活的多么明白,都無法真正看個通透。
然而,要相信,這個世界,絕不止你我看到的那樣。
讀完全書已有兩周,因著思緒混亂又加上前兩天身體欠佳影響到心情,這兩周了,沒有寫什么文字,原本想著寫篇書評卻對這本書感到力不從心,就這么隨便寫一下,記錄一下吧。
2017.10.29 ?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