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里有著一個黑色畫面,高架樓梯懸掛在封面直至頭腦深處。蝸耳懸掛著高框黑鏡,另一面,你能看到黑白雙眼的犀利,一面冷靜解釋,一面陰冷地笑著。
不論你看見了什么,請不要對號入座,這是國內第一部精神病人訪談手記。 ? ?
? --高銘《天才在左,瘋子在右》
房間里回蕩著噼里啪啦地按鍵聲,窗外風沙沙地吹拂著,早晨天空仿佛一下子低沉了下來。我正在聚精會神碼字,忘記了身軀的寒冷,越接近冬天,皮膚就越覺得干冷,天空響起飛機的響聲,而我腦海里依舊回蕩著關于那本書籍的“故事”。
曾經在線下讀書分享會上,某個女生帶著一本《天才在左,瘋子在右》的書籍,前來分享交換。
她捧著手里的書籍,顫抖著說:“大家好,今天我帶了一本書籍,雖然只看過書籍的前三章,但是...我想換掉它。”
我:“為什么會這樣呢?我聽過很多次分享,第一次遇到,有人會因為看了前幾章故事,覺得看不下去,然后將書籍拿來交換的,能告訴我們為什么嗎?”
我帶著好奇地表情看著她,她發覺讀書分享會上,不止我的眼神是那么好奇,其他人的表情也一樣驚訝。
她:“別這樣看我,我會害羞的。我不是看不下去,其實...其實...是我不敢看。”
大家都驚惶了,什么樣的書籍能夠引發她的恐懼?她將手里的書籍壓在高高的分享臺上,一點想要打開的心思都沒有,眼神還在不斷地閃爍著,我知道那是驚魂未定的表情。
她:”我想找一個有緣人,希望拿到它的人,可以替我讀下去,有機會的話與我分享剩下的故事。“
此刻的讀書分享會上,全部人屏住了呼吸,而我的腦海里飄渺著,對于這么一本神奇的書籍,我的好奇心被提高到了極點。再說這是一本關于心理類型的書籍,我尤為鐘愛,雖然我是第一次聽說這本書籍。事后也了解到關于這本書的很多信息,諸如這是一本記錄精神病人訪談的手記,是從一個訪談者的角度去貼身接觸各種精神病患者后--記錄成書。
顯然在讀書分享會上,我不是這本書籍的有緣人,在我之前有朋友已經將這本書拿下,雖然沒拿到這本書籍,《天才在左瘋子在右》也刻印在我的腦海里,因為感覺它很有趣的樣子。
我在網上翻閱了很多關于這本書籍的資料,諸如:"作者高銘,自認為死心眼一根筋,對很多未知事物總有無盡渴望,21世紀以來又開始對精神病患、心理障礙者、邊緣人的內心世界產生了強烈好奇,當然距網上資料說,作者是一位某公司的項目總監。"
最后一點大大超出了我的預期,本以為能寫出這種書籍的人,不是精神科醫生就是心理學術者,總之怎么也聯想不到一個項目總監身上去。對于這一點我并不能確定,因為我對作者了解并不是特別深刻。
看完資料后,我在網上購買了《天才在左,瘋子在右》這本書籍,到手當天開始拆封并閱讀了起來。
”不論你看到什么,請不要對號入座“這句話再次浮現在我的腦海中,我不自覺地開始顫抖,我不清楚我是因為閱讀到這樣的故事開始興奮,還是看得有點驚恐。
第一篇看得我毛骨悚然,第二篇看得我戰戰兢兢,第三篇看得我驚惶失措,我在考慮是否要繼續閱讀下去,顯然我需要到外頭呼吸下新鮮空氣后,方能繼續閱讀下去。
我興奮的原因并不是因為我帶入了我的身份,去看了這本書籍的某一章節、某一故事,相反,我是站在作者的角度去細細品味那些”奇妙“世界。
真理屬于人類,謬誤屬于時代。 ? ? ? ? ? --歌德
我不得不感嘆那些“天才”,都是赤裸裸的“天才”,另外一個精神層面世界,精神病人有些東西確實是做到很極致,最另我佩服的是四維蟲子的那個主角,讓我了解了四維空間概念,長度、數量、溫度、時間,以及那位瑪雅文明的研究者,思維的縝密性和完美的結構邏輯,讓我同作者一樣對其贊不絕口。
當我合上這本書籍的同時,我再一次回到封面,”無論你看見了什么,請不要對號入座!“這時候讓我深深地嘆了一口氣,心里想著:“還好全程帶著這句話,否則我那不牢靠的思維,指不定會因此嵌套進某位故事主角的思維中”。
這本書比想象中有趣得多,但我在這里要說明一下,這本書的確有點燒腦,我建議某些故事章節看看就可以了,不用對患者地解釋、研究過深,不要真的被患者思維帶入,這個很恐怖,不然也不會有那么多精神病醫生也患上精神病了是吧!讀完這本書,我思考了很多同時也學習到了很多。
我們總能聽到某個人對著另一個人喊:”神經病啊你!“
然后被說的那個人會立馬條件反射說:”你才神經病呢!“很有趣的現象。
在這里普及下關于神經病和精神病的區別。
神經病:神經系統發生的器質性疾病。根據神經所在的位置和功能不同,可以把神經系統分為中樞神經系統和周圍神經系統。根據神經所支配的對象的不同,可以把神經系統分為軀體神經和內臟神經。神經病指中樞與周圍神經或者說內臟神經與軀體神經表現出解剖學上的病理特征,其主要特征是神經有器質性的病變。
精神病:嚴重的心理障礙,患者的認識、情感、意志、動作行為等心理活動均可出現持久的明顯異常;不能正常的學習、工作、生活、動作行為難以被一般人理解;在病態心理的支配下,有自殺或攻擊、傷害他人的動作行為。
將概念進行對比,我們可以比較直觀的看出神經病和精神病的差別,所以別用神經病來罵人了,因為我們都不是神經學方面的醫生,我們怎么知道對方神經有問題呢?
讀完這本書收獲頗深,我說不上在哪些地方,當然這不是一種扭曲思維和心靈的收獲,而更多的收獲,應該是一種反思以及對于零散知識的了解,從這本書里也給我的創作帶來了許多的靈感,這點非常感謝高銘先生。
當我執筆寫下第一個字的時候,我就意識到這篇文章不是一篇很短的感悟,很感謝在讀這篇文章的您能夠將它看到結尾,再次感謝您的細心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