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李笑來老師的文章《你真的理解財富自由嗎》深有感觸。大多數人心底都渴望財富自由,而財富自由到底是什么?有沒有準確的定義?
我和大部分人一樣,曾經眼里的財富自由,無非就是——等我賺夠了錢,我就天天旅游;我就天天買買買;我就天天睡懶覺吃飯聊天……這些想法其實很危險。
李笑來老師把財富自由定義為:所謂的個人財富自由,指的是某個人再也不用為了滿足生活必須而出售自己的時間。
我的導師蔡哥蔡教授言簡意賅,4個字概括了財富自由——有錢有閑。我以為我們都應該認真面對,好好掃盲。
窮爸爸富爸爸的故事講述了一個道理:當一個人每天的工作都是以身體和時間來換金錢的時候,每天其實做的就是提水桶的事情,日復一復,當我們意識到提高工作量,延長工作時間永遠不能真正通往財富自由的時候,那么真的該考慮換一下思維模式,去選擇挖井。
財富四象限圖,講的是一個殘酷的現實。這世上,90%的人都在提水桶,僅擁有這個世界上10%的財富,而另10%的人被歸結為建水管,是人人想成為的那一類人。
E象限,稱之為雇員,永遠為別人工作,別人決定著自己的生活,沒錢也沒有時間。就像一個賺錢機器上的一顆小小螺絲釘。
S象限,看起來有錢,是老板或者是專業人士,但同樣是用單位小時去換取單位價值,只能喘息不能休息,因為這份工作讓他時間不自由,這里面有一個最核心的問題就是喪失了自己對時間的支配權。專業人士、自由職業者就是一部很忙碌的掙錢機器,有錢但依然沒有時間。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永遠是奢望:關上一個月手機可不行——事兒太多了,哪兒哪兒都離不了。
圖中的右半部分,我們看到了這個世界上還有10%的人,有錢也有時間,其中5%的人讓系統為自己工作。他們辛勤的積累不是為了賺眼前的錢,而是建立了系統,最后讓系統產生源源不斷的金錢,最終擁有了自動的賺錢機器,能夠真正做到有錢也有時間。還有一部分5%的人,就是投資者,讓錢為自己工作,擁有各種條件,讓錢增值,用錢投資多個賺錢機器,能夠真正的讓自己成為有錢有閑,有更多的時間去做更多自己喜歡的事情。
每個人都渴望財富自由,那么,如笑來老師所說,跋涉這個旅程一定要想清楚方向,唯如此,才能讓自己事半功倍,而不會是只做無頭蒼蠅似的飛行——辛苦卻沒有結果。
慶幸自己有被“洗腦”的榮幸。確實如老師所言:我們每天洗手洗澡,為什么不讓自己的大腦變得更清潔呢!洗腦,其實可以算是個人衛生中最重要的一個環節,比洗手洗澡重要多了。
主動給自己清洗大腦,是可以讓自己變得更聰明、讓自己會選擇、讓未來更美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