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生涯導師中級研修班的復訓,我收獲到和第一次課程不一樣的生涯知識和技能的學習和體驗。
首先是課程迭代升級,內容有很多的更新:冰山模型和洋蔥模型讓我們認識到個體內在的強大的影響力;系統式思維模式讓我們打開生涯眼,從飛機、汽車、火車和雙腳等不同的視覺去系統發展的看待生活中的存在,就會有不同的發現和覺察。課程的設計和架構有了更多的參與度和體驗感:課堂多了更多的活動和分享,帶入感強,參與度高;增加了同輩小組活動,更多共修和共享,每一個伙伴都是一座寶藏,相互滋養和提升;除了每日打卡作業,還要一起完成小組作業,增強了合作共贏的品質。
其次是生涯意識的深入和生涯實踐的應用。記得上次學習結束時,我的計劃是把學到的生涯工具和理念在生活中實踐應用,帶著生涯的視角去生活,所以這次的學習我更加注重在生活中覺察和實踐,心中有生命,處處有生涯。
這次的學習過程中,我善于用生涯的意識和視角去看去體會生活中的發生和存在,總會有不一樣的收獲和發現。特別是我家孩子的文理科分科這件事情上,我覺得蠻有收獲,這是孩子人生中第一次重要的選擇,回顧整個過程,孩子的決策是慎重和正確的,這個決定家庭的滿意度也很高!孩子最初的的選擇傾向于報文科:他喜歡看書,上高中后語文成績一直很好,英語保持穩定,對歷史和政治的興趣提升,化學成績優秀,數學成績偏差,物理成績也偏低。孩子從目前的學科成績來看,學理更有優勢,但對物理是個挑戰,孩子有些不想面對。學文的優勢是有興趣。在了解到孩子的思想后,我和孩子父親溝通后決定,增加社會資源讓孩子有更好的選擇,邀請他喜歡的老師和他聊聊他的想法,分析了文理科的不同和他的優勢。在最后決定的那個晚上,孩子依然傾向于選文科,父親和幾位老師認為他選理科更合適。在這個過程中我運用了生涯的工具和孩子探討了他的興趣、性格、優勢智能、價值觀,一起瀏覽了高校專業目錄和相關學校,以及在陽光高考網搜索了相關專業的錄取情況。用霍蘭德興趣模型,孩子是實用型(R)和社會型(S),善于運動和人際互動;MBTI性格類型,孩子是ENFP型,樂觀、自信,喜歡和睦,適應性強;多元智能:言語智能、運動智能、音樂智能、人際智能等比較強;探索后孩子說,學文學理都可以呀!又翻閱了高校專業目錄,他對教育感興趣,目標職業定位在做一名老師,而且是化學老師,當他瀏覽發現科學教育這個專業錄取情況時,有了重大發現,科學教育錄取的都是理科生,將來的就業方向是理科科目老師,人文教育錄取的是文科生,就業方向是文科學科老師。后來到了學校又根據他在學校的排名,他把已經上班的文科改為了理科。這個過程我現在說出來看似簡單,其實是一個不容易和曲折變化的過程,中間有沖突,有矛盾。當孩子的班主任老師給我發來信息說,孩子改成理科了,我真心覺得孩子不容易,當孩子給我打電話說,媽媽,我改成理科了,我說我看到了,孩子說,我爸可高興吧!我說你爸高興是為你高興,關鍵是你滿意這個決定,而且是你自己做出的選擇,祝賀你完成了人生第一個重要的選擇,為這個決策好好規劃行動吧!在孩子的這個生涯決策中,我覺得我做的好的一點就是心態穩,無論孩子和父親的想法是什么,我牢記溫馨碎碎念“ 保持開放、關注趨勢、聚焦本質、包容變化、系統平衡”。在這個過程中我始終告訴孩子,無論他做出什么選擇,我都保持尊重和支持,相信一切都是最好的選擇。
學習是有意義的,生涯的工具可以讓我們更好的打開自己和世界,生涯的理念可以讓我們更有意識的生活。打開生涯眼,常記“溫馨碎碎念”,凡事保持開放的眼光和心態,明白這個世界是多元的不斷變化的,心境就會豁然開朗;隨時關注了解事情和事態的發展趨勢和狀態,明白一切都是可變的,可以轉化的,關注正向;接納現狀,用系統的思維來看世界,要相信自己,相信孩子,相信他人,信任一切都在系統平衡的美好顯化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