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今天是9.18,上班的路上,響徹城市上空的防空警報再一次提醒我們牢記歷史,勿忘國恥。今天繼續跟到家分享的這部反戰電影,也恰好想通過一個極不可思議的故事,讓更多人銘記一段不可被抹去的歷史,這部電影就是《波斯語課》。 一談到聚焦猶太人悲慘境遇,反思二戰的電影,我們很容易想到的可能是《辛德勒的名單》這樣的經典,《波斯語課》有何特別呢?
? ? ? ? 猶太人吉爾斯為了逃過屠殺,謊稱自己是波斯人雷扎,卻意外成了德軍上尉科赫的波斯語老師。為了保命,對波斯語一竅不通的吉爾斯,以集中營關押的猶太人的名字為詞根,在700天的時間里,編出了2840個假波斯語單詞。影片結局頗具諷刺意味:吉爾斯逃出生天,讓遇難同胞的名字得以載入史冊。另一邊,科赫卻因為假波斯語暴露了身份,在海關被捕,得到了應有的懲罰。
? ? ? 如此漏洞百出的語言,如果科赫再稍加深入的去印證,完全可能揭穿吉爾斯。但科赫最后選擇了有點自欺欺人的去相信吉爾斯,甚至把他當成了朋友。那間波斯語課教室在某些瞬間似乎建構起了一座烏托邦與避難所,兩個人都在其中覓得片刻安寧。但窗外隨時上演的暴行,背景聲里此起彼伏的槍聲,都在時刻提醒著觀眾,罪惡未曾停止,現實何其殘酷??坪沼貌ㄋ拐Z寫了一首詩:“風把云吹響了東邊,那里處處是渴望和平的靈魂,我會幸福,隨著云飄向的地方。”聽起來美極了,一字一句卻盡是猶太人的血淚。
? ? ? ? 2840個猶太名字被德國軍官背誦吟詠,導演通過這樣的方式讓歷史記住這些名字,讓人們銘記這段歷史,這正是影片最大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