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BOSS承諾的請我看電影,目標兌現,表揚一個。??
話說第一次聽到《波斯語課》感覺應該是一個學術片吧。
僅僅聽影劇名,容易對標到《放牛班的春天》這樣的電影而喪失好奇。
但如果你看過,一定會有今天的時光沒有虛度的沉淀和平靜感。
這部電影豆瓣分數從8.2分上漲,真的很值得一看啦。
01.
在回憶這段幽深又帶著絕望與光芒的電影時,我在想。
那些手持尖刀的人,真的就一定十惡不赦?
就如同那些人,是否也曾問過自己,倒在自己腳下的人,真的就那么該死?
是什么原因,讓人類成為生與死的對立?
又是什么原因,讓痛苦麻木的人愿意用生命去換取陌生同胞的命運?
每個人,先是生而為人,其次才是某國人,讀懂這一切,那些偏狹的民族主義是不是微不足道。
戰爭以侵略開始,以和平結束。
為了戰爭,不惜動用那些多生命和獻血。
為什么要去用這樣極端的方式去搶劫,殺戮,偷盜,所到之處化為焦土,還美其名曰“統治”,稱之為“追求和平”。
沒有太多百姓想著要去打仗,大家就想活著。就像今天我們看到的電影《波斯語課》。
02.
背影是二戰期間,德國納粹黨和犯人的故事。
猶太人吉爾斯,被屠殺的湖邊,他謊稱自己是波斯人。
德國軍官科赫問他:波斯語學的怎么樣。
他硬著頭皮:只會讀,不會寫。
軍官強烈的想學習波斯語,他說:我每天記住四個單詞,一周十二個,戰爭最多持續兩年,我就可以去伊朗的首都德黑蘭了。
吉爾斯問他:你為什么想去德黑蘭,你是德國人。
科赫沒正面回應。
只是說:我以前是個廚子,最厲害的時候可以做150人的餐食。
你看,他最為自豪的不是他在納粹里多短的時間榮升為中尉,他最期待的也不是自己有多大的權力,而是曾經的廚藝和和結束戰爭后的夢想。
因為這個夢想,軍官保住了吉爾斯的命。
吉爾斯多了一份抄寫罪犯名單的工作,同時他教軍官科赫的單詞從4個提升到40個。
強烈求生愿望激發了吉爾斯的潛能,他從猶太人的名單里獲取靈感,以名字的詞根做“波斯語”。
只是說出來容易,自己記住難。
在一次軍官們宴會上,他將面包的單詞記成了樹。
科赫受到強烈的欺騙,他憤怒的對著吉爾斯拳打腳踢。
可憐的吉爾斯,明明也有1.74的身高,常年饑餓,是以他毫無招架之力,就像拎起一只雞。
科赫沒有及時殺他,畢竟他也不曾殺人,不知道為什么他對于一個波斯人有了不忍。
作為資深腐女,看到這里,總覺得有些異樣的情愫,曖昧不清卻又不好分辨。
科赫的下屬聽到昏迷不醒的吉爾斯在說胡話,他敏感的覺得應該讓科赫來聽聽看。
科赫果然就急匆匆的來了。
他內心一震,我也麻了一下。
被感動的中尉科赫翻譯給大家聽:媽媽,我好想回家。
他覺得自己真的誤會吉爾斯了,心里的憐愛慢慢的溢出來。
其實吉爾斯是走火入魔,夢里也是波斯語。.
科赫在這樣的場景中,越來越對吉爾斯坦誠相見,產生似是而非的依戀。
一個人創造了一門只有一個人懂的語言。
高山流水,伯牙子期也不過如此。
可是,當制造這門語言的人是因為恐懼。當學會這門語言的人是因為逃亡。
知己是鑲嵌在屠殺同胞,焚燒人類的日子里出現,又是多么荒誕和無奈。
03.
科赫對吉爾斯越來越好,好到有人向上校投訴,他豢養猶太人為男寵。
比如把肉罐頭和米飯食物單獨投喂啊。
比如不允許別人欺負他呀。
比如一要殺光監獄的人,就讓他去農場。
比如給他講執著去德黑蘭的原因,用波斯語寫詩讀給他聽。
不得不說,如果沒有這個背景,還挺有霸道總裁攻VS冷靜溫柔受的cp感了。
。。。。
正是兩人為幽閉的環境里,躲開了生死的殘酷,科赫越來越急切的盼望戰爭趕緊結束,由此而釋放出壓抑著的人性之善,才表現出對吉爾斯的好感。
你看這兩個人的聊天:
吉爾斯:你們家很有錢嗎。
不,練吃的幾乎都沒有。我從小就吃卷心菜和。。。
土豆?(默契呀)
嗯,土豆。
所以,你后來當了廚師。
嗯,小時候,常常夢見食物。
如果沒有戰爭,他們的對話何其溫馨和恬淡。
以至于在后來,他逃亡的時候救出了吉爾斯。
吉爾斯在一次一次的保護中,他的精神和靈魂升華了。
如果從前,他是因為急切的活著,去創造波斯語。
那么現在,他是因為銘記同胞反抗殺戮,用同胞的名字來創造波斯語。
他撿到的一個孩子的布娃娃,上面繡著孩童的名字“Aviva”,孩子已然槍決。
他用這個詞匯創造了波斯語“生命”。
他從給關押的人打飯,記住他們的名字,在根據他們的個人特色,編出新的波斯語。
隔一段起來,監獄里的床就空空蕩蕩,煙囪里永遠鬧著焚燒尸體的黑煙。
吉爾斯對于同胞的慘死無力反抗,自己茍延殘喘的活著,他為此深深的難過,唯一能做的就是越來越深刻的銘記他們的名字。
因為背后,都是一個一個活蹦亂跳的生命。
03.
科赫不理解為什么吉爾斯要為一個陌生人,去和無名之輩一起去死。
吉爾斯說:
他們有名字,他們并不比你低下。
至少他們不是殺人犯。
科赫辯道:我并沒有殺人。
吉爾斯看著他:可是你負責做殺人犯做飯。
在這樣的對白中,科赫越來越清晰的看清自己,也越來越看重面前的這個人。
科赫不知道,自己稱贊最美的波斯語,是他輕視的2840位猶太無名之輩的名字串起來的。
這樣的諷刺之下,讓看客也深感無奈,而這就是戰爭的殘酷之處。
把認知和真相徹底割裂,讓人活在一個被權力和命運玩弄的籠子里。
讓很多人忘記自己是人,失去了人今應有的判斷和人性。像是一顆螺絲釘,在漫長又苦澀的路途上,機械得執行。
生而為人,基本的良知和情感是靈魂必要有的潤滑劑和鎮定劑,否則形同行尸走肉。
在納粹逐漸戰敗,上校們忙著開始燒毀猶太人名單,一摞一摞的,幾萬人的生命隨著灰燼而徹底成為“無盡之輩”。
而逃出來的吉爾斯在一個平靜又溫暖的午后,對著記錄人員。
背下了2840名猶太同胞的名字。
時光安靜如水,四周靜悄悄。
那些深深的痛,被吉爾斯輕輕的呼吸出來。
你們不是無名之輩,歷史會記住你們的名字。
吉爾斯的眼眶濕潤了。
他走在一片綠油油的樹林中,前方的陽光溫柔和煦。
就像科赫寫的首詩,溫馨又充滿了陽光的味道。
風把云送向東邊,
在哪里
處處是渴望和平的靈魂
我知道
隨著
云
偏向的地方
科赫他真的如愿以償了嗎,他的命運又該怎樣跌宕,cp磕成了嗎。
劇透有罪,大家自己去看哈。
03
這是一部不可錯過的經典,已經不在從恢宏的角度上描述戰爭的畫面,那些恐怖的,血淋淋的故事不再有,而人性的多角度多面體則表達讓人回味無窮。
比如下士馬克斯的戀人被上校和上尉聯合打發去前線,他依然愚忠的守護納粹。
比如為了保護吉爾斯,被馬克斯殺死的假裝是意大利的猶太人。
比如,納粹的德國士兵們并不想著打仗,相反他們每天渾渾噩噩,一片混亂。聽到戰敗,就想著逃走。
。。。。
我們去觀看歷史,察覺歷史,是為了更好的看清自己的人生,踏實前進的路。
畢竟,歷史的車輪是由人在推動。
一部好的戰爭電影,不是隱藏,夸張的植入價值觀引發對立,而是盡可能的對觀眾坦誠,讓看客們思考和觸動。
也許這是才是對歷史的尊重,對那些無辜的人尊重,對曾經善良的人性最好的致敬。
作者簡介:童異鹿 小說作者 百人口述史作者 古玩玩家 海豚童書簽約作者 作品見于武漢晨報,武漢晚報,楚天都市報,長江商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