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小時候住的地方,是父親單位的房改房,樓上樓下多數鄰居是父親單位的同事。鄰居之間的相處,不算親密,但也不會很疏遠,大家碰面會打招呼,我有時還會去比較熟的一兩家人家里去蹭飯吃。我跟隔壁屋的一個跟我年齡相仿的女生玩得比較好,她是屋主的外孫女,每周六會過來過family day,所以我們每周六晚上會一起玩。多數是我到隔壁去找她玩。隔壁屋是三方一廳,我們家是兩房一廳,我很羨慕隔壁可以是三房,因為我家一家四口,我外婆一間房,我跟我爸媽一間房間,我經常覺得外婆來我家住之后,霸占了我的房間,我應該要有一個獨立的房間。所以我從小就夢想要有一個三房的房子,我要有一個獨立的房間。(我現在才發現,原來我對我外婆的不喜歡,是源于她進入我家住之后,霸占了我的房間)
我的成長環境對我成為我自己有什么樣的影響?我覺得自卑,自己的家不夠別人家大。
我基于自己的成長環境,做出了一個什么樣的決定?我想盡快逃離當前的家庭環境,我想要更大更舒適的家庭環境。
我的家庭氛圍,我感覺總體來講,是快樂的吧。但由于外婆跟著我們一家三口住,我們之間經常會發生沖突,我外婆很喜歡管事,而且很啰嗦,我和爸媽都會忍不住覺得不耐煩。我會經常聽到我爸媽在抱怨我外婆。不過我們沖突之后,也會很快地和好。我們家基本上是穩定而規律的,是比較安穩的。也是令人感覺安全踏實的。在家里,我父親一般是做主的,母親給我的印象是不敢做主,遇事會推給我父親,讓父親決定,而我父親也比較包容我母親。
成長氛圍對我的影響,我感覺家庭是溫暖的地方,雖然有小吵小鬧,但最后都會相互理解和化解矛盾。我對生活的決定是,生活是美好的,外面有什么事,都可以回家里得到安慰。我對他人的決定,我覺得大多數家庭都是這樣。我對自己的決定,我希望我成家之后,不要跟老人家住。我父親包容我母親,這給我的影響是,我認為,男人是應該包容女人的,尤其是要包容沒有主見的女人。
家庭溫暖的決定,至今還伴隨著我。但跟隨著自己長大,我覺得老人家是很關心我們的,所以我也是愿意跟他們住。我會比較依賴我老公,希望我老公能包容我。
有沒有因為自己的遺傳來做出一些什么樣的決定?
我個子比較矮,我是有點自卑的,我一般會比較安靜,我會希望別人不要注意我,我怕我會在大家面前出丑。同時,我也是渴望別人關注我的。這很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