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用董卿在朗讀者中的一段話,開啟今天的分享的主題(課件)
? 古往今來,有太多太多的文字,在描寫著各種各樣的遇見。(課件)“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這是撩動心弦的遇見;“這位妹妹,我曾經(jīng)見過。”這是寶玉和黛玉之間,初次見面時歡喜的遇見;“幸會,今晚你好嗎?”這是《羅馬假日》里,安妮公主糊里糊涂的遇見;“遇到你之前,我沒有想過結(jié)婚,遇到你之后,我結(jié)婚沒有想過和別的人。”這是錢鐘書和楊絳之間,決定一生的遇見。
所以說,遇見仿佛是一種神奇的安排,它是一切美好的開始,正如我們今天的遇見,希望能夠溫暖和照亮彼此,讓我們感受到更多的教育美好,成為更好的自我,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其實,在后來閱讀懷特海德《教育的目的》,我發(fā)現(xiàn)“遇見”,在教師的成長經(jīng)歷中,也有著相同意思的詞,但,比遇見更富有成長的內(nèi)涵——遭遇和機遇。(課件2遭遇和機遇)
遭遇:以極大的強度作為陌生的東西呈現(xiàn)在人們面前,人們將痛苦地對待它,但承受過后它會給予人們新的方向。
遭遇,對于教育來說,指的是身邊發(fā)生的偶然事件,可這些事件有些會對教師、學生產(chǎn)生極其深遠的影響。?
機遇,這個詞就不用解釋了。
在這里,請各位老師們用“遭遇”以及“機遇”,兩個詞來審視我接下來要講的“我的教育成長之路”。是的,我的成長發(fā)展路上,有幸運遇到了貴人,如實驗小學的彭錕老師。獲得了一些機遇。如果可以,希望老師能接著深入思考一下,現(xiàn)在我和未來的我,能做點什么,成為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