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職業選擇時,你是選擇自己擅長的,還是選擇自己喜歡的呢?
有人會說:“尺有所短,寸有所長,要做自己擅長的,這樣才能獲得更多的收獲?!钡灿腥苏f:“人生最大的幸福就是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所以熱愛它就堅持下去?!?聽起來,好像都很有道理。
那有沒有一本書能明確的告訴擇業者,如何作出合適的職業選擇?
奧地利格拉茨大學心理學教授阿爾約沙·諾伊鮑爾的《做自己擅長的事,還是喜歡的?》立足于作者多年的研究成果,既有扎實可靠的理論依據,又有評估問卷、行動建議等實用工具,能夠幫助讀者全方位提升職場競爭力。
1. 敢于解自己,給天賦一個機會
在過去十年間的心理學研究顯示,人們對自身天賦和才能的認識尤為欠缺,有時,對自己的個性特點也是了解甚少。
什么是天賦呢?
在肯羅賓遜的《讓天賦自由》一書中,他認為:天賦就是天資和熱情的完美結合。
而作者認為天賦是一個人的潛能,這種潛能只有通過學習和知識獲取,通過訓練與練習,才能轉化為可觀察到的出色的能力。
作者介紹了dips模型,此模型種包含了10種天賦、定義,以及相對應的職業群體。其中,認知天賦包括語言天賦、邏輯-算數天賦、空間天賦,非認知天賦包含內省天賦、人際天賦、身體-動覺天賦、音樂天賦、自然天賦,以及創造天賦和美學天賦。
人們可以通過測試、問卷等形式,了解自己的天賦所在,并在天賦中尋找到相對應的職業。 作者建議只要你對每個事情,內心沒有抵觸,你就應該給自己一個嘗試的機會,讓自己的天賦變成才能的機會。紙上談兵終覺淺,要做此事要躬行。在職業中,當了解到自己的天賦所在,并嘗試著去做,逐步發現和找到自己合適的職業。
2. 打破自我認知的界限,做正確的評估
本杰明·富蘭克林曾經說過:“有三樣東西及其堅硬,鋼鐵、鉆石以及認識自己。
我們對自己天賦和感知一直以來差的驚人,人們很多時候都意識不到自己高估了自己。一方面,我們所得到的關于我們行為的反饋,在一定程度上是不完整的、被隱藏或歪曲的。另一方面,我們未曾正確分析所得到的反饋,反倒是貶低或誤解它。
如何找出哪些強項或許被自己低估了?哪些被自己高估了?作者邀請大家可以真誠的做一下本書所羅列的心理測試,至少可以在某一些方面很好給出關于一個人實際潛能的答案。
同時,給出了10條行動建議:
①給你的天賦一次機會
②你要對自己嚴格一點
③反向思考
④分析你的阻力
⑤你要自私一點
⑥你要謹防過度樂觀
⑦你要使用“魔鏡”
⑧審視你迄今為止的成功與失敗
⑨請若干人評估你在某職業上的潛力
⑩你要正念
寫到最后:
擇業是每一個人都必須做的一項功課,要想成功,既需要恰當的努力,也需要做出正確的選擇。希望《做自己擅長的事,還是喜歡的?》這本書能給你帶了新的角度,幫助你獲得事業上的幸福感和滿足感,擁有更美好的人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