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llo,趣聊成長的小伙伴們晚上好!我是蕭公子。你們能聽得到我的聲音嗎?很開心受邀參加今天晚上的直播活動,給大家分享一堂關于能力管理及發現職業優勢的微課。
正式開始分享之前,我先簡單的做一個自我介紹。我目前是在全國最大也是最知名的職業生涯規劃機構工作,擔任咨詢師和咨詢顧問。我之前從事過兩份工作,一份是在世界500強的外企,另一份是在世界500強的國企,雖然這兩份工作的待遇都很不錯,在常人看來,所有人都告訴我,要知足要先生一點。但是,我很堅定一件事情:就是我遲早會離開的這里的,因為這根本就不是我想要的生活,也不是我喜歡的事業。
我心里一直有一個執念,就是找到一份真正可以從事一輩子的事業。那什么是可以真正能夠從事一輩子的事業呢?就是做一份我既擅長又喜歡的工作。那么我到底擅長和喜歡什么呢?我想了很久也沒有答案。所以,我在工作上的狀態是能夠順利完成領導上司完成的任務,然后計算著領導下班時間,領導下班了我就可以早點下班了。
我非常清楚自己的迷茫,卻不知道自己到底要什么,以及如何提升自己的能力。坐著等吃等下班等假期等發工資,就是我當時的工作狀態。我不知道,今天在聽這個分享的小伙伴們是否也有過這樣的感受。
也許,正是因為這一段迷茫的時期,讓我真正意識到幫助他人解決職業困惑是一件非常有價值的事情,這也導致了我后來成為了一名生涯規劃師。
現在,我已經累計咨詢時間超過500小時了,每天會幫助至少5名職業困惑者梳理他們所面臨的職業困境。我總結了一下,通常人們面臨的困境有如下幾種:
A/不知道自己適合什么樣的工作(職業的定位階段)
B/不知道自己的在工作崗位上發揮自己的職業優勢(職業的適應階段)
c/如何在一份做了很多年的工作上,持續提升自己的能力(職業發展階段)
d/不知道除了本工作以外還能從事別的什么工作(職業的轉型階段)
綜上所述,以上所有的問題,都可以歸結為一個核心問題:對個人能力的不了解,以及不知道能力的特性。這也是我們今天主要探討的話題:如何用能力管理的方法,去解決一個人在不同的職業階段所遇到的困惑。
在職業定位階段,不知道自己的能力優勢,自然就不知道自己適合做什么樣的工作,看似有很多的選擇機會,其實找的每一份都只能憑運氣;
很多大學生初入職場,卻感覺不能適應,有時候并不是現在的90后大學生的思想問題,而恰恰是因為做了一份不適合自己的工作,那做起來肯定苦不堪其,不久之后就只能辭職了。
在職業發展期,對于遇到工作能力得不到提升的問題,如果能發現個人的能力潛能,經過刻意地練習,其實也能得到很好的提升。
以及說,在職業轉型的階段,很多能力是可以遷移的,之前工作積累的能力經過整合和梳理之后,也能夠順利地切換到其它的行業和崗位。
所以,今天我們所要做的事情就是:系統的梳理個人能力,在職業的每一個重要階段都能夠運用自己的能力優勢,讓自己做一份既熱愛又擅長的工作。
在正式開始能力管理學習之前,我想問一下大家兩個問題:
1/你知道自己的核心競爭力是什么?
2/你知道自己的職業短板是什么?
大家可以有30秒的思考時間。
在我所接觸到的具有職業困惑的人,90%d 人都回答不上這個問題,甚至很多看起來沒有職業問題的人也回答不上這個問題。可是,這是一個真正被忽略了的重要問題,試想,如果一個人不知道自己的優勢,他怎么能夠去做一份他所擅長的工作呢?一個人不知道自己的短板,他又如何避免去做那些不擅長的工作呢?在美國著名的測評公司蓋洛普的調研發現,全球僅有3%的人在做自己擅長的工作。而做自己擅長的工作,會大大的提高一個人的幸福感和成就感。
好的,接下來,我交給大家一個工作,能夠對自己的能力優勢/短板進行一個系統的梳理,讓你在未來的職業選擇中發揮優勢/避免短板。
接下來,我來重點講一下一個工具:能力四象限管理。
我們把能力分為兩個維度:喜歡與不喜歡為橫軸,能力的高與低為縱軸。所以,既喜歡能力又高的區域,就是我們的優勢能力。我們喜歡用但是能力不高的區域,就是我們的潛在能力區。我們不喜歡,但是比較擅長的領域,就是我們的退路區,意思就是我們雖然不喜歡用這個能力,但是可以依靠這個能力生存/吃飯,養家糊口,即所謂的退路。最后一個能力區是,是我們既不喜歡也不擅長的能力,即我們的短板。
大家都知道了能力四象限,但是不一定知道自己到底有哪些能力。
舉例來說,我的同事果果的能力分布圖如下:溝通/數據處理,等。這是我既擅長又喜歡的能力。.....
可能有人會問,我發現我什么優勢也沒有怎么辦?我的口才比不上馬云,我的計算機能力比不上李彥宏,說到商業頭腦花式上頭條又比不上汪峰,感覺自己一事無成。我這么一說,大家肯定就明白了,所謂的優勢,是跟自己的其它能力相比,相對來說,比較擅長和喜歡的能力。就拿我自己來說,寫作肯定比不上莫言,郭敬明也比不上,但是相對于我自己來說,這已經是一個優勢了。
我退路區的能力有:。。。。
我潛能區的能力有:。。。
我的短板有:。。。。。
這就是我的能力分布圖,這么一看是不是一目了然,非常清晰了呢?然而能力有那么多,絕不僅僅只有以上我所描述的能力,由于時間的關系,我就不在這里一一介紹每一個能力了。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去我的公眾號回復能力詞匯,就會把所有有關能力的詞匯發送給大家,大家可以專門找一個時間,慢慢的做一個梳理。這個過程是非常有必要的。
以上,就是我今天給大家分享的第一部分的內容,我們明白了自己的四大能力區,系統的了解了自己能力的優勢/潛能/退路和短板。
接下來,在我們已經知道了自己能力分布之后,我們應該如何對自己的能力進行管理?
簡單來說就是:聚焦優勢/培養潛能/利用退路/躲避盲區,四大策略。
所謂聚焦優勢,又分為精進和外化。
如果你很幸運,做的工作用到的能力恰巧是自己擅長又喜歡的,那么要特別恭喜你,因為全世界不超過5%的人能夠做這一點。第一,對待自己的優勢需要不斷地強化、學習,形成個人絕對的競爭力。只有這樣,把優勢發揮到極致,才能夠從優秀走向卓越。
木桶效用,在這個時代已經完全失效。這個時代的人,不可能靠彌補劣勢而獲得成功。
去年一個剛畢業的大四姑娘找我咨詢,說我要不要先去做一年基層的銷售,因為她認為自己天生不善言辭,在找工作的時候遇到了一些挫折。她想鍛煉好自己的口才,再去找工作的時候會順利很多。我了解了她的能力分布以后,發現她的寫作和編輯能力很不錯,而且很細心,于是我推薦她去做新媒體運營,現在她已經是某個20萬粉絲公眾號的負責人了。上個月我打電話向她咨詢公眾號運營的時候,她口若懸河給了我很多非常實用的建議,她已經完全不是當初那么靦腆害羞的女孩子了。
把一個能力發揮到極致,就是精進,他就是成功的。比如說,日本的壽司之神小野二郎做了幾十年的壽司,整個店面只有幾十平米,但小野的店面可謂獨步天下,必須預定,價格奇高,為了不破壞壽司的口感,不賣其它任何是食物,就餐的/過程極簡,不準拍照,不能說話,卻贏得了極佳的口碑,小野二郎因其壽司獲得了米其林三星廚師。
把一個能力發揮到極致就是精進。
隨著互聯網分工,已經把職業越來越細化了,細致到了每個人都變成了社會的一顆螺絲釘。近來,出現了很多你之前從來都沒有聽說過的職業,比如說催乳師/海鮮按摩師/電競游戲指導,旅游私人定制等等。一個人一輩子在一個領域,并且把精進優勢到極致,他就一定會成功。
關于聚焦優勢的第二個策略就是外化。什么是外化呢?就是你有一個獨特的能力,并且能讓別人都知道你有這個能力,就是外化。否則這個能力就荒廢了。酒香也怕巷子深,就是這個道理。說到斜杠青年,我們首先會想到彭小六,文章寫的好的人很多,但是能讓別人知道你文章寫的好有時候更加重要。
外化有三個層次,第一個層次就是團隊內外化,如果某一個能力你喜歡用,你可以經常主動要求說:這個事情我來干,我特別擅長干什么什么工作,不管你是不是在團隊里面做的最好的,但你的這個信息就不斷地被團隊的其他人接收,所以,大家以后一遇到這種事情的時候,本能的想到的人就是你。就跟打廣告一樣。你一去買治腳氣的藥,就會想到達克寧,買灰指甲的藥會想到亮甲。在工作中也是如此,你不去外化自己的優勢的時候,你就會被塞來很多你不想干的任務。這是通過優勢管理,可以擺脫的一個現狀。
第二個層次,叫做行業內外化。你在自己的團隊內已經做的很不錯了,你就可以找機會在自己的行業圈子里面進行外化。比如說,你在某一家公司做的很不錯,你就會去參加更多的行業內的活動,在行業內進行發聲。就像在我們行業,一說起生涯規劃就會想到2-3家公司,那么幾個人,想到古典老師。是因為他一直在做行業內的外化,我們會舉辦做自己論壇/生涯大會,經常在各種公眾平臺為行業發聲。
第三個層次,行業外的外化。就是你從你的視角出發,你都可以從你的專業角度進行分析,說出你的看法。比如說心理學界非常有名的武志紅老師做的就是這個部分。為什么有那么多心理學圈外的人知道他,因為只要發生社會熱點,他就會從心理學的角度進行分析/解讀,通過寫文章的方式讓更多的人了解。當你不斷外化的時候,你就會看到你的品牌優勢會越來越清晰。當別人談及某件事的時候,自然而然就會想到你。而資源自然而然有意識地就向你傾斜。所以,各位,你在你的圈子里,有哪一些能力可以挑出來,最后作為你的個人獨特的品牌呢?
你唯一要注意的是,不要還沒有精進,你就已經開始外化。有些行業出名要趁早,而有些行業,尤其做與人相關的工作,出名不要追求早。首先,你的確保你是真的有貨。當你還沒有能力的時候,過早外化,后期對自己的個人品牌是一個損傷。
所以,你要看一看在你的優勢區有哪些能力是可以提升,和刻意練習的。
我有一個執念,就是在這個時代不存在所謂的懷才不遇。有人說,懷才就像懷孕,久了別人就會看到。我覺得不一定,別人沒有看到,一是可能時間還不夠長,二是懷的才還不夠大,三是有沒有想過用什么方法讓別人看到呢?天天把才干藏在自己身上,才干得不到保護,久了也可能會導致流產!
舉一個我自己身上的例子。我的直屬上司給我安排的工作我都會很愿意配合,因為她從來不會把我不喜歡也不擅長的工作交付給我做,比如說制定計劃、追蹤細節等一些列繁瑣的事情。相反,她會給機會讓我去做培訓分享、和我探討營銷策略制定、同時給我高業績指標,這些都是我擅長且喜歡的,所以我會很樂意去做。好的領導,就會讓員工發揮自己的優勢。
第二部分,當我們去管理優勢的時候,我們要注意到我們的盲區。
避免盲區、避免盲區、避免盲區、避免盲區。重要的事情說四遍。
當我們能夠脫離盲區對我們的限制之后,我們會更加有精力去關注自己的發展。你可以挑出一個盲區,在保證團隊績效達成的情況下,把盲區的工作,通過和其它人的配合交出去。比如說,可以授權。舉個例子,我之前的公司有很多很厲害的銷售,做業績都是一頂一的厲害,但是對于個客戶寄送快遞/打印發票等資料的時候,特別難受,總是出錯,后來他們干脆就找老板申請了一個助理,專門幫他們處理這些雜事。由于把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投入到他們更加擅長的銷售工作中,而且后勤服務也做到位,這對于公司的發展也是有利的。老板何樂而不為呢?
如果你的某項能力,在短期內做任何努力都無法改變,而且也無法通過授權交接出去,那我們需要應對的是:必須認真來面對它,至少不讓它拖你的后腿,不因為它工作而不能完成。
如果實在不得不面對你不擅長的工作,把它做到及格分數即可,千萬不要想著把自己的短板發展成為你的優勢。
如果你是一條魚就應該去潛水,而不是去爬樹。
第三個部分,退路區。為什么這兩個能力區都是三?因為我們發現,在我們去發展自己的能力的時候,不是所有的都能面面俱到的。那你就看,在這個部分,你是希望壓力和挑戰更小一點,用自己熟悉的能力去工作還是說,你現在所做的事情已經得心應手了,希望更多的去提升和挑戰自己。舉個例子,我們公司有一個資深的咨詢師,最開始學咨詢的時候沒什么錢,但是又很想去學習,于是他想到了一個辦法,每次都主動申請去做講師的助教,幫講師完整的記錄現場咨詢的過程。這個工作很繁瑣,而且他也很不喜歡,但是,他很好的運用了自己記錄的這個擅長卻不喜歡的退路能力,與他喜歡卻不擅長的咨詢能力放在一起,組合起來使用,來激發潛能的發揮。你去看看你這部分的能力,如何與優勢區的能力結合起來使用。再比如說,我的一個同事銷售做的特別好,可是他并不喜歡,所以他在做銷售的時候,把每一次和客戶的溝通當成是一次演講和培訓來對待,這樣他就把銷售和培訓能力組合起來了,當然也既保證了工作績效的完成,也鍛煉了他特別想要提升的培訓能力。
第四部分,潛能區,如果你對自己的工作崗位已經非常熟悉了,想進一步提升自己的能力。你可以刻意地去選定,然后刻意地去學習,在這部分,需要制定具體的計劃。第一,你要知道你在什么地方可以運用到這些能力,工作場合之內還是之外?在生活日常中這項能力應該怎么來訓練?第二個,你有哪些資源幫你去訓練這方面的能力?比如說,我今年選了寫作當成今年重點提升的潛能區和學習。通過持續的寫作,輸出思考,獲得了一定的影響力,比如說,很多的在線分享的機會都是別人通過寫作了解到我的職業的。
當然,我們也可以換一個視角,如果我們是管理者,應該如何管理下屬的能力呢?當你團隊里的骨干,他的優勢能力很突出的時候,你可以給他提升標準,去給他更多的挑戰,打磨他更多的優勢。而有一些人,在這個階段需要一些緩沖的機會,需要少一些挑戰,可以安排他更多優勢區和存儲區的能力的工作。當你知道他的盲區的時候,你可以在團隊工作分配的時候,避免讓他去做那些工作,這樣能更好的激發團隊績效。
當然也有hr說,如果你想培養一個人,你就讓他發揮優勢和潛能,如果你想讓一個人辭職,你就安排短板能力相關的工作,他一定痛苦不堪,不能勝任,過一段時間就主動提出請辭了。
這就是能力四象限的管理,總的來說就是精進優勢,避免盲區,組合退路,刻意練習潛能。
通過今天的分享,我們系統的了解了自己的能力分布,以及針對不同的能力有了不同的針對策略和方法。你對自己的職業和能力有什么思考的嗎?待會會專門留出時間和大家一起討論。
最后,送一句話給大家:愛因斯坦說,每個人都身懷天賦,但如果用會不會爬樹的能力來評判一只魚, 它會終其一生以為自己愚蠢。
愿每一個人都可以找到自己的天賦和核心優勢能力,從事一份你既擅長又熱愛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