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另一個從未發(fā)現(xiàn)的美妙世界
? ? ? ? ? ? ? ? ? ? ? ? ? ? 西方經(jīng)典閱讀筆記----希羅多德《歷史》-第7卷
在《西方經(jīng)典學習群》有很多大神,日日觀摩學習……所有感慨都可歸為一句話:堅持才有其他可能。也許正如安妮老師說的:優(yōu)秀就是習慣的最大化。
第7卷的分享,囫圇吞棗,只是試圖梳理了脈絡,未到賞析的層面。語音,思維導圖,還有“竊”了前人的地圖……分享的內(nèi)容很慚愧,缺少養(yǎng)料。
我想說的重點是:做與不做,區(qū)別很大,一些平時只認得名字不懂背景故事的信息,慢慢地開始聯(lián)想。希望日后再回去細讀,能發(fā)現(xiàn)更多美妙的世界。今天的記錄,一是鼓勵自己多努力,二是應群主的要求。也許半年一年后回看,會對自己的笨拙發(fā)笑,那就是有進步嘍。
一本散文集,一部百科全書
7-9卷為全書核心,主題為希臘人在480 BC-479 BC的英勇抵抗.這部作品總體來說,是一種講故事的形式進行的,除卻不熟悉的長名字,語言總體來說是娓娓道來的,內(nèi)容不局限于就事論事的歷史,比如有些地方插入“神跡”等文學描寫,所以更像一部百科全書。
經(jīng)過前六卷對波斯帝國的鋪墊,比如它是如何興起壯大,以及與希臘人有著怎樣的恩怨,在第7卷,這個醞釀已經(jīng)到了白熱化程度,希羅多德的筆墨終于進入到了波希之戰(zhàn)的核心。
第7卷的內(nèi)容,總共有239個小節(jié),主要描述的是波斯國王薛西斯進軍歐洲,進入希臘本土,然后發(fā)生了第一場戰(zhàn)役,叫溫泉關戰(zhàn)役。
一觸即發(fā)的波希之戰(zhàn)前夕
第6卷講到馬拉松戰(zhàn)役,戰(zhàn)敗消息傳回波斯,波斯國王大流士非常生氣,命令全亞洲準備進攻希臘。就在這時,埃及發(fā)生了叛亂。大流士心愿還未了就駕崩了,享年64歲。大流士曾帶波斯進入鼎盛時期,更具意義的波斯帝國建立者。(這一點有待考證)
就這樣,大流士兒子薛西斯繼位。平息了叛亂后,波斯宮廷展開了爭論:是否攻打希臘呢?大將瑪多尼奧斯(Mardonius)贊成,叔父阿塔巴諾斯(Artabanus)卻投了反對票。最后是靠“神跡”指明應該出兵。
公元484-481 BC,波斯進入了為期4年的準備,首先大量的糧食-收集和分放在指定5個地點,包括已大致控制的色雷斯。為了從亞洲進入歐洲:腓尼基人和埃及人在赫勒斯滂海峽上架了兩座浮橋.這兩個工程巨大,一個約1.3公里,另一約2.5公里.直至今天,“薛西斯運河”遺跡仍能找到。
波斯大軍進軍歐洲
481 BC,波斯國王薛西斯親率大軍,進軍歐洲。
第一階段路線:小亞細亞→呂底亞首府薩爾迪斯→阿比多斯附近跨海進入歐洲→到達馬其頓的港口城市鐵爾瑪
第二個階段,馬其頓→帖撒利→溫泉關
在進軍事件的描述上,希羅多德也穿插了對人文地理等的描述。在進軍路線的第一個落腳點,小亞細亞的凱萊奈有個富人叫披提歐斯(Pythius,見27),財富達到54億,這里再次提到了貨幣的描寫。
481 BC的10月:大軍抵達呂底亞的首府薩爾迪斯,并在那里過冬.波斯國王向希臘各地派出了索要“土和水”的使者。拒絕投降的一些邦國,召開了“科林斯同盟”第一次會議。
這里插入了一個日食的描寫,似乎是日食被當作了波斯人失敗的征兆。
480 BC的4月,波斯控制的第一個愛琴海港口城市安坦多羅斯--特洛伊城-赫勒斯滂海峽邊上的城市阿比多斯。480 BC的6月,陸軍通過浮橋,進入歐洲,耗時7天7夜。而海軍向色雷斯沿岸開拔。
進入歐洲后,薛西斯閱兵在赫布羅斯河口處的多利斯科舉行了大閱兵。在第61至99,希羅多德按照民族非常詳細地介紹了波斯陸軍、海軍的組成、裝備、兵力以及領軍的將領。據(jù)說這一段記錄對研究古代中亞、西亞民族情況非常重要。我腦中聯(lián)想到的一出出時裝的復古,非常有畫面感。閱兵這一出,起到震懾對手的作用。作者通篇對波斯國王愛顯擺和傲慢等的描寫似乎并無貶義,據(jù)相關學者研究,東西方是不同的:《春秋》以"立德"為先,而《歷史》以"立功"為先。
在讀書群分享時,群主olamha點評: 點評到西方世界重視立功的精神,在這樣的精神下,薛西斯好大喜功,多次閱兵。我認為這一方面是這樣沒錯的,此外也部分因為古代人口統(tǒng)計技術不佳,確實是需要通過展演和閱兵,來掌握軍情。這點在舊約聖經(jīng)利未記等書都有提到,這樣的需求。此外,作為補充,我認為希羅多德記載這些好大喜功的事蹟,其實不無譴責的意思。
480 BC的7月,馬其頓東面鐵爾瑪,視察帖撒利。480 BC的8月,陸軍穿越帖撒利。
希臘的抵抗
準備抵抗到底的希臘人于是派出一支一萬人的陸軍去帖撒利以北的一個叫騰配關(Tempe)的關隘防守。但由于得知有道路可以饒過騰配關,他們最后放棄了在騰配關抵御波斯人的計劃,而是改為派陸軍守住波奧提亞以北的溫泉關(Thermopylae)、派海軍守住溫泉關附近的月神岬(Artemision)至此,雙方的人數(shù)這樣的:7000對抗240萬。結果死亡數(shù)是4000對20000。
溫泉關戰(zhàn)役,是波斯陸軍打通了溫泉關,希臘海軍失守月神岬。
這里產(chǎn)生一個英雄,就是希臘的斯巴達王列奧尼達一世,他率領三百名將士抵抗波斯帝國,成功拖延戰(zhàn)機,爭取希臘的勝利。
在讀書群分享時,群主olamha分享:卷七有一段動人心弦的討論,薛西斯的伯父說,你軍力越大,失敗機會越大,因為你的人會沒有足夠的食糧,你的船會找不到合適的港灣停泊,所以你若遭難,將是史無前例的。在此之後,就看的薛西斯軍隊行經(jīng)之處,造成民生多大的負擔。從卷一開始,希羅多德就透過一位人物,告訴我們他的哲學,是贊同平衡節(jié)制的,一時權位不能衡量一個人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