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昨天偎在被窩里看完了圍城的結局,不甚唏噓,這本書小時候是看不懂,雖然現(xiàn)在仍然閱歷淺薄,但是還是要感嘆世界上怎么會有這樣一本書,將普通人生活的瑣碎和無奈寫的淋漓盡致,不敢相信這是日軍侵華時期的年代的小說,因為里邊的很多人物、觀點放在現(xiàn)代都歷歷在目,可笑的是無論那個時候的人還是現(xiàn)代的人,都活在這本《圍城》里而不自知。
論文憑——社會標簽:
??????? 小說一開頭,就寫了因為世俗的人們只認文憑,所以方鴻漸回國的時候辦了個假文憑糊弄迂腐的父親母親和死去未婚妻的老丈人一家。
??????? 事實上在當今社會的大多數(shù)人眼里文憑也是十分重要的,直到現(xiàn)在很多人也是看重文憑超過個人能力,覺得國外留學的就是比國內(nèi)的一本厲害,國內(nèi)的一本大學就是比二本厲害。博士比碩士厲害,碩士比本科厲害。找工作、找對象等很多事情好像都要看文憑。大家太喜歡能有一個權威給出一個好壞的等級,然后不假思索的按照等級去判斷,多么省事兒。所有人都知道85分優(yōu)秀的成績就是比不及格好,所有人都知道1個億就是比1塊錢多,但是人為什么要加入這個行列,將自己物化成一個單一的符號,然后被比較被衡量?
這個假的文憑給方鴻漸帶來了什么呢?
??????? 方鴻漸一開始當別人恭維他的時候就臉上發(fā)燒,后來到家鄉(xiāng)的大學里給學生演講的時候、享受別人的尊敬的時候又飄飄然。他享受著假文憑對他人的愚弄,同樣他也被這假文憑愚弄著,時不時地就要被人拿出來說道一番,做得好了就會拿這假文憑來夸耀,做的不好了就要拿這假文憑來嘲諷。可笑的是這文憑本來就是假的,方鴻漸親自給自己弄上了一個標簽,然后讓別人撕了又貼,不是這個標簽也會有別的標簽。可見那些將人分個三六九等的標準,也不過是一個虛假的標簽。
論大學生畢業(yè)的心理落差:
??????? 方鴻漸最初的留學歸國的熱情最后敗給了現(xiàn)實,無聊的工作,卑微的薪水,感情的空白,這些讓他感到迷茫,接著就陷入到兩個女人的兩段感情中了。
??????? 這非常像現(xiàn)代剛畢業(yè)的大學生的迷茫。高中的時候懷揣考大學的夢想,在一家人的鼓勵目光中考入了大學,這時候卻發(fā)現(xiàn)真正的夢想還沒有開始追求,念完大學以為要開始人生的高光時刻、努力追逐夢想的時候,卻被各種找工作被拒的現(xiàn)實打敗,被父母親人的各種意見阻攔,最后不得已安于一個薪水低且清閑無聊,甚至是薪水低但拼死拼活的自己不喜歡的工作,現(xiàn)代大學生的悲劇和方鴻漸如此的相似。
??????? 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總是喜歡將文憑和未來的幸福生活(有德行,工作穩(wěn)定,掙錢多,被人敬仰等)捆綁在一起,拼盡全力讓孩子學習名列前茅,含辛茹苦讓孩子出國留學等等,讓孩子活在父母吹的巨大肥皂泡中,沒有建立起一個除了考試如何實現(xiàn)自己人生價值的途徑,所以會感到空虛,不能認清自己,離生活太遠。很多人直到走入社會才知道:生活是平淡的,無論外表多么光鮮的人都有他的煩惱,重要的是有一顆熱愛生活、堅強的心。幸福是在現(xiàn)在,不能等到十年后,如果現(xiàn)在的你不幸福,十年后也不會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