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版《西游記》和87版《紅樓夢》94版《三國演義》98版《水滸傳》并列成為一代熒幕上的經典,在這四部電視劇中,只有《西游記》的總體特點與后三部電視劇不同。后三部電視劇的成功,在具體特點上有一定的相通之處。最大的共同之處在于對文化的理解,和有效還原獲得了觀眾的認可??梢哉f,后三部電視劇,是憑借著對小說的有效還原度獲得藝術上的成就的。但是與眾不同的是,《西游記》這部電視劇卻并不是以小說還原度的高低,來取得觀眾認可,和獲得藝術成就的,這部電視劇完全是由于對原著的在加工,和重新構建,從而完成了重新搭建一個新世界的目的。
在這個新世界里,保留了原著的故事主線,但是抽離了一些人物設定和表達感情。這種處理并非是不尊重原著,而是這些東西不適合表現在銀幕上,就必須進行取舍和在構建。比如最大的改變就是孫悟空的形像的設定,在原著中孫悟空的形象是兇惡丑陋的,但是這種形象是不利于電視語言在現的。于是,導演和編劇就在眾多猴子形象中選定,最后呈現在電視劇里孫悟空的形象。這個形象活潑生動,具有一種靈氣加上扮演者的專業塑造,馬上就被觀眾所接受了。除去孫悟空,豬八戒和沙僧形象也因為劇情而重新設定。而與原著相差最大的,還是玉帝這個人物的形象。
在原著中,孫悟空沒有打進凌霄殿,玉帝也不是這樣膽小窩囊的人。在電視劇中,為了烘托孫悟空的形象,就不得不丑化玉帝的形象,這其實是最大的在構造??梢哉f,雖然這些人物與原著嚴重偏離,但是隨著這些形象深入人心,也激發了更多人對《西游記》這本書的熱愛,這也算是影視反哺文學作品的一個反向成功例子了。所以,從人物構造來說,86版《西游記》是非常成功的。
因為人物從新構造了,故事敘事中心和各個敘事點也要進行重新編排,和詮釋。在原著中有兩條敘事線,一條主要明線是唐僧西天取經,這條明線主要講述了唐僧西天取經路途遭遇,一條暗線是佛道兩派在取經前后,以及途中的政治斗爭。而這兩條線全部集中在唐僧,和他幾個徒弟身上,在故事的推進和戲劇沖突中顯示作者尊佛抑道的主題。(也有人分析說作者是諷刺當時政治的黑暗。)但是,在電視劇當中原著中的暗線,被砍掉了,故事以單純取經為主線。簡單明快,利于表現和接受。在導演和編劇的努力下,使得這部電視劇的劇情,健康陽光有趣而又帶點教育意義,從而在火遍了全中國,也同一類型作品中的經典之作。
可以說,也正是導演和編劇對原著進行的在構建,使得這部電視劇擁有了新的生命力。也正是因為有這種內在元素的指導,許多利用西游記這個ip拍攝的電影電視劇都獲得了巨大成功,比如:周星馳的《大話西游》江華版本的《西游記》。但是這種構建的核心精神還在于原著,你可以選擇原著中的一個點(比如妖怪的兇殘)去拍攝一部電影,也可以選擇原著中的一個故事去拍一個作品,也可以選擇原著中表現的一種精神去拍一部作品??傊愕淖髌?,是利于原著中的元素來講自己的故事。但是如果,這種元素都沒有了,就必然淪為爛俗。
所以,真正尊重《西游記》的做法,還是拍攝一部優秀的作品,而不是借這個ip去拍攝三級片,狗血戀愛劇,雷劇,這樣不僅原著中優秀元素丟了,作為一個影視人的節操也必將隨之一起被掃進垃圾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