韻韻開始學習英語后,除了每天浸泡在接送班的英語口語環境中,回到家,每天晚上,我們都有一個三十分鐘的固定英語學習時間。
相比白天的浸泡式口語學習的輕松隨意,晚上我們的英語學習,似乎嚴謹一些。比方說,晚上的英語學習,我們是有教材的。雖說有教材,但說實話,在最初的半年時間里,孩子的教材并不固定,比較雜而且多,應該處于一種摸索階段。
最初,我使用的是李陽瘋狂英語的口語教材,十多年前,李陽瘋狂英語比較風靡,最重要的,對于李陽所倡導的大聲朗讀、背誦,這些理念,我比較認可,也在女兒的英語學習中始終踐行。
同時,我還使用沛沛兒童英語,以及一些英語經典童話故事。不論哪種教材,我的選擇標準有一個是不變的,那就是,必須配有原聲磁帶。
學習口語句子,我主要運用的方法以及理念如下:
1、跟隨原聲磁帶,模仿純正的語音語調,一句一句反復跟讀
我在選擇孩子的英語口語教材時,有一個標準,那就是,教材必須配有原聲磁帶。
現在的年輕家長們或許覺得這還用得著強調嗎?確實如此,如今的人們已普遍具備這一認識,那就是充分利用教材的原聲磁帶,跟隨磁帶練聽力,練發音。
可在十多年前,尤其在一座三線城市,很多家長甚至老師,并不是很重視孩子的英語聽力,純粹滿足于孩子考試能得高分,對待聽力尚且如此,就更不可能去關注孩子的語音語調是否純正。
學校英語課本的配套磁帶和光碟,發到孩子手里,基本是毫無用武之處,有些孩子的磁帶和光碟沒多久就不知扔到哪里去了。
學校的測試,有聽力題,但通常是英語老師自己讀聽力材料,對于英語老師們的地方音濃郁的英語,孩子們無比親切熟悉。
到了大型的考試,比如期末考試、小升初、中考、高考,聽力題的聽力材料變成了原聲磁帶,孩子們不能適應了,覺得原聲磁帶里的英美人的發音不正確,因為跟自己老師的發音不一樣。
我個人認為,孩子在啟蒙學習英語時,模仿能力相當強,如果老師的發音和語音語調不純正,將會給孩子的英語學習帶來很大的不利影響。我不想自己的孩子說一口“流利”的、但是卻只是自己的中國老鄉聽起來無比親切、外國人甚至外鄉人都聽不懂的“老鄉英語”。
我沒有辦法為自己的孩子找到一位說純正英語的英美國家的老師天天教她英語;而我自己呢?我自己的發音也帶有母語的口音,我覺得我自己勝任不了孩子“英語口語教師”的職責。
如何才能讓我的生長生活在三線城市的孩子講一口純正地道的英語?不會因為出生地而輸在一線城市孩子們的后面?
我用最低的成本達到了這一目標:從孩子學習一開始,我就讓她跟著原聲磁帶一句一句反復跟讀,模仿原聲磁帶里英美人的地道的語音語調。
是的,我花了最少的錢,讓孩子擁有了一口純正的美式發音。這令很多熟悉我的朋友羨慕,但其實,成本可能并不真的小。這個成本不是錢,而是家長付出的精力。
要堅持這樣做,家長得有堅定的決心和耐心,尤其對于那些本身就是中小學英語教師的家長而言,讓孩子跟著自己讀,比跟著原聲磁帶讀,省事得多。這一切能否堅持得下來,完全取決于你的內心。
對于原聲磁帶是否是英美國家的人的發音,我很在乎,這也是為什么我后來放棄了李陽英語的系列教材的原因。李陽的發音不錯,但在我和孩子聽起來,仍然沒有英美人的英語發音順耳好聽。這就如同我們看電視,我們的普通話沒有播音員那么標準,但我們卻能辨別播音員的普通話水平。
現如今,孩子們學習英語的條件有了極大的改善,比如說,有很多英語網站和線上教學。我的小女兒我也給她嘗試過一次英語網校,后來還是決定放棄網校,用姐姐小時候的學習方法。
一個重要的原因,有些網校的外教,來自非英美國家,有些外教的英語發音比中國老師的發音的母語口音更濃重。雖然為了推廣、為了招生,他們的廣告軟文會循循善誘地告訴你,英語跟中文一樣,都是交流的工具。他們甚至會說,你的普通話也不標準,但也并沒影響你的溝通交流???
但是我想說的是,那些說標準普通話的人比說“彩色”普通話的人顯得更自信更優雅,在某些領域的競爭力也更強,不是嗎?
2、十個句子為一組,“影子跟讀”,進一步煉就孩子的純正發音和超強語感。
當孩子跟隨復讀機里的原聲磁帶將十個句子讀的很流利之后,我讓孩子看著課本上的句子再次跟著磁帶讀。而且是連貫的讀這十個句子,在熟練的基礎上,“影子跟讀”。練習的最初不用追求語速,能盡量跟上就好。
3、反復自己讀。
這部分的練習量很大,韻韻常常抱怨,說她的“嗓子冒煙,舌頭麻了?!?/p>
4、聽著磁帶的中文,說出相應的英語句子
《沛沛兒童英語》為每個句子設置中文的語言場景,通過情境刺激,訓練在情景下脫口說出英語。
比如這個句子:What about another song,children?
中文場景設置就是:“孩子們歌唱的不錯,你想再聽一首,你就說:再來一首,怎么樣?”我讓韻韻聽中文場景,脫口說出相對應的英語句子。之所以能脫口而出,是前面已花了大量時間和精力進行跟讀訓練。
5、將學會的口語句子串聯在一起,組成會話練習,與孩子你一句我一句進行對話。(不是教讀,對話,就算我的英語帶有母語口音,這也是沒問題的,不至于影響孩子的發音。)有時要求她將這些句子自行組合,組成一段話,當然要符合基本的邏輯關系。這其實就在潛移默化的培養孩子簡單的寫作,所謂的連詞成句,連句成段。
我覺得要強調的是,在最初的英語學習中,我對孩子的書寫、記單詞不做任何要求,也不怎么要求她看書。我覺得,屏蔽視力,聚焦耳朵,才能真正幫助孩子正確的英語啟蒙,才是真正的“聽說領先”。沒有聽說,哪來其他技能?
中國孩子學習中文,也是聽了幾年中文,才開始學說,說的過程中繼續聽;聽說好幾年之后,才進入幼兒園,在幼兒園,科學規范的學習,也應該是以聽說中文為主,輔以簡單的中文讀寫;進入小學后,才慢慢看書、朗讀、書寫、考試。一個漫長卻沒有人心急的過程。
可輪到英語時,卻一上來就要讀寫,甚至考試。有些孩子原本聽力不錯,也能開口說,卻因為一時考不出好分數而被老師家長斥為無用。難怪那么多孩子學了十幾年英語,卻幾乎一無所獲。這些孩子該去哪里喊冤?啟蒙方法就錯了,這樣啟蒙,孩子才真是輸在了起跑線上。
趕在學校開始學英語前,用正確的方法為孩子啟蒙學習英語吧!
(未完待續,下一節講述英語故事對孩子英語學習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