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女兒的托福成績113分
我的大女兒從五歲開始啟蒙學習英語,由于方法對路,孩子對于英語學習一直有濃厚的學習興趣,所以在英語學習上取得了一點小成績。
小學時期,教育部門組織全國小學生英語競賽,她從二年級開始參加,每年都獲得一等獎,而且都是參加的比她實際就讀年級要高一級的比賽,比方說,二年級參加三年級的比賽,三年級時參加四年級的比賽。
高一時,第一次參加托福考試,獲得98分的成績,一共參加了三次托福考試,最高分是113分。今年被八所美國名校錄取,其中一所學校還提供了不錯的獎學金。
我們居住在一個三線小城,沒有辦法接觸到高端的英語培訓機構,所以,孩子取得的這些成績雖然不足為道,但對一個居住在三線小城的、基本靠自學的孩子而言,能取得這樣的成績,其學習方法一定有可借鑒的地方。
我的小女兒今年七歲。五六歲時,也開始了英語啟蒙。目前沒有具體成績能證明小女兒的英語水平,但我感覺孩子有很濃厚的英語學習興趣,模仿能力較強。
(2)最佳英語啟蒙教材:英文兒歌、韻律詩
成年人學習,可以憑借毅力,而孩子的學習,尤其是幼兒,首先是要培養ta的興趣。啟蒙的方法不對,有可能讓孩子厭倦甚至排斥這一科,那就得不償失了。
我在給兩個孩子啟蒙學習英語時,每天堅持播放英語音頻,初期以英語兒歌、韻律詩為主。
很多英語兒歌旋律優美而且簡單,最重要的是,許多英語兒歌的中文版,孩子早已耳熟能詳,比方《一閃一閃亮晶晶》《兩只老虎》等。
對于熟悉的東西,孩子在心理上不排斥,容易接受。此外,很多英語兒歌還有一個特點,那就是歌詞變化了,但旋律卻不變。
您自己唱唱我們最熟悉的《ABCsong》和《一閃一閃亮晶晶》(英語版叫作Twinkle,twinkle,little
star),旋律是不是完全一樣?
選擇簡單而且孩子熟悉的英語歌曲、韻律詩作為孩子的英語啟蒙教材,孩子樂于接受,也樂于跟讀跟唱。
這種啟蒙不著痕跡,孩子不知不覺地跟隨你進入英語學習的大門。
孩子被又唱又跳地引進大門后,學習內容就可以慢慢增加一點點難度。
孩子聽了、學唱了大量的英語兒歌與英語韻律詩之后,我開始播放英語句子和英語課文,當然,同時仍然播放英語兒歌與韻律詩,只是慢慢增加句子與課文的比重。
英語句子、英語課文,我選擇《沛沛英語》《新概念英語》第一冊以及一些經典童話《小紅帽》《獅子與老鼠》《野天鵝》等。
或許有些家長會質疑,那么小的孩子用《新概念英語》會不會太難?有的家長甚至會說那是初中生用的教材,其實我覺得這都是家長的誤解。
我們開始學習英語,不是以應試為目的,而只是將它作為一門語言來學習。
什么是語言?
語言,是人們在長期生活中逐漸形成的一種交流的媒介。很多詞匯、句型的用法是長期以來形成的,沒有道理可講,人們就是這樣說的,這樣用的。我們學習時,不用去問“為什么”,記住就好,跟著學說就好。
就好像我們小時候,學說“爸爸”“媽媽”“桌子”“椅子”,我們從來不會問“為什么要這么說”吧?
學習母語能夠順其自然、遵從語言學習的自然規律,為什么學習英語時,就要將它當作一門知識、就變得富有探究精神,非要從語法上去分析這樣說的原因和道理呢?
不是說不能從語法上去分析,那是以后考試時候的事情,不用急著在孩子啟蒙階段就用這些嚴肅枯燥的理論來阻斷孩子學習語言的興趣。
既然不以應試為目的,語言就不應該分年級。
在我們的生活中會發現這種現象:有的孩子愛說大人話,甚至愛使用成語。我們通常認為這種孩子語言能力強,如果仔細追根尋源,會發現他的家長日常交流中也愛使用成語,或者孩子自小愛聽故事,愛閱讀,而且有的孩子就是喜歡聽或者讀一些稍微成熟一點的故事。
一樣的道理,我用《新概念英語》《沛沛英語》就是在教孩子用英語說大人話。
請記住,我的孩子是在聽、讀了大量的英語兒歌,英語韻律詩的基礎上,我才播放、學習新概念英語的。
嬰兒到了一定的年齡,我們要給他增加輔食、增加固體食物,因為甜膩膩的、液體類的食物已不能滿足他的成長需求。
語言學習也一樣。
像選擇食材一樣為孩子選擇教材吧!
(3)最好的英語學習方法:大聲朗讀,大聲背誦
孩子學習英語,在大量聽的同時,一定要大聲朗讀、背誦。
為什么要大聲朗讀?
至少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好處:
1、是形成語感的必經之路。同一句英語句子,大聲朗讀到一百遍時,不論是他人還是自己,感覺完全不一樣。
2、大聲朗讀需要集中注意力,有利于記憶。
3、大聲朗讀,有利于孩子鍛煉膽量,增強自信心。課堂上,老師都喜歡大膽發言,聲音洪亮的孩子。
為什么要背誦?
我們的孩子學習中文,學習我們的母語、我們的“先天語言”,還被老師要求背誦,而英語,作為我們的“后天語言”,怎么能不背誦呢?
對于中國孩子,可以毫不夸張地說,學習英語最好的方法就是:背誦課文。
將人家現成的東西反復在腦海里形成神經反射。
具體而言,背誦有以下顯而易見的好處:
1、背誦可以幫助孩子積累語言材料。
中國學生的英語語言輸出,千篇一律,或者語病百出,最主要的原因之一是缺乏語言材料的積累。而“積累”最有效的手段便是將語言材料不斷重復直到熟讀背誦。
學生可以依自己的愛好選擇適合自己英語水平的短篇小說、新聞、故事等等來背誦積累。
材料的風格越多樣化,語言越多變,學習興趣就會越濃,孩子接收的語言輸入就越多。
這也是我為什么為孩子選擇了多種多樣的背誦材料的原因。
我的孩子們背誦新概念、背誦韻律詩、背誦英語童話故事,既增加了趣味性,也擴展了閱讀量。這都是語文老師對孩子學習母語的要求啊!
2、背誦法是人類原始但經典的教育方法,是一種值得推崇的、有利于促進學生語言更好發展的經典學習方法。
南懷瑾談背誦的好處時,曾說過:
“讀書,就要高聲朗誦、高聲背誦。朗誦多了,自然懂得言語與文字的音韻學。換句話說,也懂得文字和語言之間拼音的學問。不論中文,外文,高聲朗誦,慢慢悟進去,等長大了,音韻學懂了以后,將來的學問就廣博了,假使學外語,不管英文,法文,德文,統統會悟到音韻的拼法,一學就會。”
關于背誦的益處,曾經讀過一個故事,印象比較深刻。
北京新東方學校曾經有一個參加培訓的學員,他現在已經從美國DUKE大學畢業了。他也和許多英語學習者一樣背誦《新概念英語》課文。
他高考考進了北京大學。
進入北大后,他堅持背《新概念英語》第四冊。他把第三、四冊都背得滾瓜爛熟,熟到什么地步呢?如果有人把其中任何一句說出來,他能把上一句和下一句連接下去,而且語音非常標準,因為他是模仿著磁帶來背的。
這位學員到美國的第一個星期按照教授的要求寫文章。后來教授把他叫過去說他的文章是剽竊的,因為文章寫得太好了。
教授說:“你這個論文是剽竊的,因為我從事了20年的教學,從來沒有看到中國學生能寫出這么漂亮的文章。你有沒有證據可以證明這是你自己寫的?”
這個學員說,我沒有辦法證明為什么我能寫出這么優秀的文章,但我可以告訴你,我能背幾百篇文章,而且背得非常熟練,你想不想聽。
于是他就開始背。結果,他把教授背哭了。
為什么?因為這個教授沒想到在遙遠的中國的一個角落里居然有人能把那么難、那么優美的文章,背得這么爐火純青,真讓人很感動。
或許這故事有杜撰的成分,但確實鼓勵了我,鼓勵我堅持讓孩子背誦。
我的孩子也因此受益。
(4)孩子最喜歡的學習方式:游戲,表演
我的孩子們,《新概念英語》,《沛沛英語》,經典童話,每一課都背誦得滾瓜爛熟。
讓孩子背誦,就不只是聽一聽那么簡單了。
要用孩子喜歡的方式,讓他像唱歌一樣,開心快樂地背誦。
我主要用以下一些方法。
1、讓孩子在聽熟的基礎上,一句一句模仿磁帶。
就像上面故事中所說的那位北大學生,他是根據磁帶逐字逐句模仿背誦的,發音非常標準,這說明他是按亞歷山大先生的建議,把《新概念英語》同時當作聽說教材來學的,這樣他就培養了良好的發音與語感。
必須強調的是,背誦必須是在掌握標準的語音語調的情況下,對正確的英文思維表達進行的反復練習,否則就是得不償失了。
2、用游戲的方式,誘導孩子反復朗誦
古人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吟詩也會吟”,關鍵就在于熟。
讀是要朗聲吟誦,誦出韻味來,體會到文章的意境。好文章不論是中文還是英語,都有很強的音樂感,必須靠大聲背誦才能體會。
南懷瑾在談論背誦的好處時,說:
“不管四書五經,或是古書,任何一段,像唱歌一樣,很輕松愉快地背誦,不給他講解,偶然稍稍帶講解一點。這樣背下去以后,一輩子都有用,一輩子都忘不掉。不但中國文化要背,外文也要背。可是現在人不懂,以為背書是背死書。背書非專一、安定不能背起來。小孩子背東西是不痛苦,是很快樂的。因為專一唱歌、專一背書,腦筋就更寧定。「硬記不是背誦」,背誦像唱歌一樣,不用動腦筋。現在的教育,假如是用腦筋強記,把腦筋都記壞了,這不是背誦。
像有些人,大學畢業了,再去背書,用的方法是強記,不是背誦。因為他已經成人,就是強記,背誦是小孩,念「大學之道,在明明德……」是什么內涵,并不知道的,就是會唱、會念、這個叫背誦。背誦是腦子表層的作用。比如一個小孩子學普通流行的歌曲,隨便一聽就背來了,他不要用心的,就永遠記得了,這就是背誦。硬記的不算數。”
基于對上述理論的贊同,孩子一句一句模仿了磁帶之后,我就用大量的游戲誘導孩子大聲朗誦,有口無心地讀最好,讀多了自然就記住了。
我經常用的游戲有:
“大小聲”:同一個句子,我大聲讀,孩子就要小聲讀,否則就犯規,就輸了;反之,我小聲讀,孩子就要大聲讀。
“金手指”:我讀一個句子,同時面向孩子伸出手指。伸一個手指,孩子讀一遍;伸兩個手指,孩子讀兩遍;掌心對著孩子,她不能讀,等等。為了增加“笑果”,有時會故意變手指,誤導孩子。
“藏小手”:我背對孩子站立,讀一個句子,孩子跟讀,我在讀的時候,會突然回頭,孩子就必須一邊讀一邊將放在她面前的小手藏到身后,如果慢了,被我看見,就輸了。也可以交換角色,孩子讀,我藏手。
“尋找丟失的小熊”:孩子將玩具熊藏在房間的某個地方,我去尋找,在我尋找的過程中,孩子一直在旁邊拍手讀英語,我離小熊越近,她讀的越大聲;如果我離小熊越遠,她就讀的越小聲。也可以將大小聲換成快慢。離得越近,讀得越快;離得越遠,讀得越慢。
這些游戲,孩子非常喜歡,玩多少遍,就讀了多少遍,但是孩子一點不厭倦。
這樣子背誦下來的語言材料,是循序漸進、細水長流的,對語言的妙處不知不覺滲透進孩子心里。
據說,曾有人花了三個月時間把《新概念英語》三四冊108篇課文全背下來了,一天背十二個小時。這種刻苦精神值得欽佩,但這樣的學習方法缺乏樂趣,非常枯燥,而且他肯定沒有心境細細品味課文語言的韻味和思想文化的內涵。
3、分角色表演,豐富孩子的感受,提高孩子的理解力
美國教育部《國家藝術教育標準》中規定,從幼兒園到12年級(相當于我國高三)的學生,每周的戲劇表演課程不能少于1次。
為何如此重視戲劇表演?
戲劇表演,就是分角色表演。
分角色表演訓練,教會孩子如何把想說的、想做的,以及表情、動作在眾人面前表達出來。
這個過程其實培養了孩子的表現力與想象力。
在一個充滿了競爭的社會里,是否具備這兩種能力,尤其是否具備表現力,對我們的孩子來說,無比重要。
看看美國總統選舉吧。
美國總統演講時,不拿稿子仍能緊扣主題,口若懸河。
不僅美國總統如此,許多美國孩子也能做到這樣。
為什么可以這樣?
因為他們普遍重視表現力的培養。
新概念英語第一冊,基本是對話,非常適合分角色表演。此外,許多童話也適合表演。就算不能分角色表演的英語故事,我也盡量會配上動作讓孩子來邊說邊做動作。
這種形式,既加深了孩子對語言材料的理解,也訓練、培養了孩子的表現力。
游泳是游出來的,鋼琴是彈出來的,英語是開口講出來的。
讓孩子開口大聲說吧,尊重他的天性,用他喜歡的方式,朗誦英語,背誦英語,你也一定會收獲一個熱愛學習英語的孩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