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林夕有一個理論。
喜歡一個人,就像喜歡富士山。你可以看到它,但不能搬走它。
你有什么方法可以移動一座富士山,回答是,你自己走過去。愛情也如此,逛過就已經足夠。
2
——顧先生?
——是我,顧長惜。
3
幾天前,我去樓下拿朋友從上海寄來的明信片,在那個裝滿明信片的盒子里看到了很多張日本寄來的明信片。
從2013年到2017年。
問了管理員才知道這些漂洋過海寄來的明信片,一直沒有人來領過。
字里行間,情意綿綿。
2013年8月,他在大坂
2014年8月,他在東京
2015年8月,他在奈良。
2016年8月,他在羅馬。
2016年12月,坐標小樽。
2017年1月,坐標馬爾代夫。
我一個人坐在角落看完那些寫滿了愛意和思念的信件,心里跌宕起伏。
收件人,是我一個已經畢業的學姐。
而這個在信中感念人生何處似尊前的男子,大抵還不知道他心心念念的女孩已畢業。
纏著當年畢業留校的學長托人幫忙打聽男子的聯系方式。
想要告訴他,得不到回應的愛意要適可而止。
4
顧長惜接到我電話的時候很激動,看到號碼歸屬地便以為我是他在等的故人了。
他說,他一直在等她的消息,所以才會在接到我的電話時高興到忘了這不是她的聲音。
我知他心里歡喜,以為我此番是給他帶來愛的回音。
可惜我能帶給他的唯一的回音,是不必再等了。
——顧長惜,彤彤已經畢業了。
——我知道。
——那為什么還要寄到學校?
——我已經找不到任何可以寄的地址了。
愛而不得便會知曉蒼老和絕望。
也許我們大多數人自此一生都無法體會他的絕望,但能夠理解。
顧長惜說,靜安,你幫我把這些明信片想辦法交給彤彤好不好。
我明白在這茫茫人海中尋找一人有多難,可我想成全他,不留遺力。
5
2011年夏,剛進入大學的彤彤,在老鄉會的聯誼上認識了祖籍同是江蘇的大三學長顧長惜。
在江直樹版男朋友風靡全國的那些年,顧長惜成了很多少女追逐的對象。
彤彤雖自小在蘇州長大,骨子里卻沒有半點江南女子的溫婉。她不像別的姑娘,會在顧長惜打球時遞上一瓶水,會默默地幫顧長惜占自習位置。
她從不隱藏自己的愛意。她理解的愛,不是站在背后為他洗盡風塵,而是待在他身邊,與他共度風雨。
在彤彤長達半年的死纏爛打之下,他們在一起了。一向膽小的顧長惜為自己莫名其妙的愛找了一個很荒謬的借口,為了所謂的青春不悔。
一如青春電影里泛濫的臺詞,愛對了是愛情,愛錯了是青春。
但對于顧長惜的感情而言,愛對了,是兩個人的愛情,愛錯了,是一個人的青春。
顧長惜大學畢業,接到東京一所大學的offer,即將赴日讀研。
彤彤是個安全感極其薄弱的姑娘,斷然接受不了與戀人兩地相隔,她要的從來就不是紙短情長的愛情,而是真真切切能夠握在手里的愛。
所以在彤彤跑來問他,選擇愛或是放棄的時候,他沒有一點意外。
你在二十歲的時候問一個一無所有的少年到底是要愛情還是事業,就類似于問一個年老色衰過的窮困潦倒的女子是要名牌包包還是噓寒問暖。
有些問題的正確答案,不在你嘴里,而在時間里。
飛日本那天在上海轉機,收到彤彤給他發短信。
彤彤說,長惜,我寧愿這一生從未遇見過你。
當他打過去想要為自己的選擇辯駁時,電話已變成了空號。
她斬斷了與他的所有聯系,三五年來,沒有一封書信,一句問候。
愛的決絕,莫過于此。
6
顧長惜讀完研究生后順利進入了東京一家公司工作。
我問他為什么不選擇回國。
他說,為了更好的發展不惜斷送感情選擇出國,自然要為了所謂更好的發展而留下。
但這只是原因的一部分,我深知他不肯回國也有失去彤彤的原因。
沒有人在等他,回來又有何用。
故園情,故園斷。
他在日本的這些年,每年冬天都會去一次富士山。
每年冬天都會在富士山下為她投寄一張明信片。
什么也不寫,蓋上郵戳寄往國內。
什么也不寫,但心意已全然明白。
他在等她。
彤彤喜歡陳奕迅,喜歡富士山下。
當年他們沒有錢,彤彤想要看風景,也只能去公園看看花。他曾經允諾彤彤總有一天要帶她游日本,去奈良看鹿,東京看櫻花,小樽看雪,富士山下接吻。
他現在有錢了。
只是在約定好的時間,約定好的地點,沒有見到約定的人。
7
顧長惜2015年去了一趟香港。
在紅館聽了一場陳奕迅的演唱會,聽聞陳奕迅唱到“要擁有必先懂失去怎接受”時潸然淚下。
總有那么一首歌,代表了你的青春。
你最不堪最難過最遺憾不已的青春。
演唱會散場,他在人流中依稀看到了彤彤的身影。
他說,我不會認錯的。就算很多年不見,我也能從人群中一眼認出她的背影。
那是相愛過的后遺癥,余后多年揮散不去。
徒念關山近,但知返路長。
真正長的不是關山路,是人心。
顧長惜是個很長情的人,盡管這些信件多年來如石沉大海從無回音,他仍舊在堅持。
他等待的不是漫漫時光后的重歸于好,而是彤彤對他少年時無奈之舉的諒解。
對他而言,唯有諒解,才是解脫。
我幾近哽咽。
顧長惜,你有沒有想過,彤彤或許早就原諒你了。
他不信,諒解是要有回應的。
這些年,他寄了那么多封信,彤彤沒有只言半語的回復。
我難過的是他從始至終都不知道,他寫的那些信,彤彤連拆都沒有拆過。
8
昨天晚上,我托人要到彤彤的聯系方式。
我說,彤彤,這里有些信是顧長惜寫給你的,我覺得你應該看看。
她用很是陌生的語氣問我:你是說,顧長惜?
她的口氣陌生又輕蔑,他還惦記我呢。
旁邊傳來男人的笑聲。
我說,把你地址給我吧,我把這些信寄給你。
她的回答很令人絕望。
我不想讓現在的男朋友多想,那些信你扔了吧。
那些裝載著顧長惜6年思念和懺悔的信件,竟比不上面前新人的一聲不許。
你看,那些你以為忘不了的回憶,真的就只有你一個人覺得忘不了而已。
那些你以為很難熬的失戀,真的就只有你一個人覺得難熬而已。
那些你以為放不下的感情,到頭來也只有你沒有放下。
而你以為刻骨銘心的愛情,終究也就只是你一個人的愛情。
9
我告訴顧長惜,彤彤已經收到那些信件了,很是欣慰。
他如釋重負。
今后他可以好好愛別人,也好好愛自己了。
我知道他有權知道真相。
但對他而言,放手比真相更重要。
實在是不忍心。
不忍去告訴他,他這些年付諸筆端的情誼,彤彤即便在校也沒有去領收過。
更不忍告訴他,在他去日本后的第三個月,彤彤就已另擇新歡,陳年往事早已相忘江湖。
他不過是彤彤情感森林里的一顆小草而已,卻誤以為自己是參天大樹,盤踞她心多年。
自作多情總被絕情擾。
10
林夕一首《富士山下》勸解了世間多少癡男怨女,又傷了多少一頭扎進愛里難以自拔的少年。
富士山冷如石頭。
忘掉我跟你恩怨,櫻花開了幾段,東京之旅一早比一世遙遠。
我總是希望,顧長惜不必等到櫻花開過幾回,便能放下與彤彤之間的一切。
即便屬于兩人的東京之旅,是這輩子也不能達成的愿望。
文/尹靜安
配圖來自網絡
望你們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