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丨本文共2905字丨耽擱您約7分鐘丨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情感有著理性無法領會的理由
真實
人性的虛榮一直以來貫穿著歷史的始終,既是那個年代的產物,也是當今文化的主流。而這種虛榮的根源,在和朋友交流之下,把它歸結為“信仰”。
“對上帝的信仰。如果沒有信仰,我們早就在人生的道路上迷失了。”(書摘)
外表上的衣冠楚楚,夫妻間的琴瑟和鳴,家庭里的其樂融融,大多數情況下,我們總是虛榮的把他們在外人面前無限放大。我們需要社會地位極高的朋友圈子;我們需要外界認可;我們也需要在某件突發事件發生之后,給出我們認為正確,符合社會主流的大眾理由,以此來滿足人類虛假的驕傲。
在我看來,這些人學識有余,而涵養不足。我消受不起他們猛拍我后背的那種熱切和撲進我懷里的那種激情,我覺得他們的情感有點蒼白,他們的夢想也有些乏味。(書摘)
人類在這種環境的熏陶之中,會涌現出來不甘被所謂的美好生活束縛著的理想家,也可以稱為藝術家。他們所追求的自由,是原始的、本能的、真實的、既美麗又丑陋的。與物質無關,與虛假無關。
每個人對于幸福的定義大有不同,有安安穩穩度過一生,也有不甘處于這種看似優渥、卻藏有種種不被外人而知的骯臟生活。定義不同,選擇不同,結局不同。前者可以安穩一生,叫做平凡。后者命途多舛,結局不得而知。但不同的是,后者占據自己的選擇權,是好是壞,他都會很滿意。
這些都叫做真實,真切的情感,真切的選擇。
世道艱難,人心險惡。我們不知道自己何以會來到人世,也不知道死后將會去往何方。我們必須保持非常卑微的心態。我們必須懂得安詳的美好。我們必須過著安分守己的日子,以免引起命運女神的注意。讓我們去尋求那些樸實無知的人的愛情吧。他們的愚昧比我們的學識更為可貴。讓我們學會沉默,偏安于僅可容身的小角落,像他們那樣馴服而溫和吧。這才是生活的智慧。(書摘)
每個人都很平凡,但是卻不能平庸。虛假的感情會被智者一眼看穿,在發生某些始料未及的事情時,那些情感總會不堪一擊。這種就是最虛偽的一種人群。同時他們每個人都愿意站在道德制高點上去指手畫腳每一個有悖于常理的人類,你問他們為什么,他們內心也同樣不清楚,但是他們也會給你找出一個理由,讓你信服。
勇敢
人類總是在受外界聲音的干擾下而丟掉潛在意識里的內心最真實的想法,而后人云亦云的緊隨大眾觀點,生怕自己的某些言語有悖于群體觀念,而遭到排斥。無知也好,愚蠢也罷,其實都是迫于無奈的一種妥協。
其實許多人的面目都是這么的模糊,他們生活在社會有機體之內,又跳不出體制的窠臼,慢慢地也就泯然眾人矣。他們很像身體里的細胞,重要是很重要,但只要是健康正常的細胞,就會被巨大的總體吞沒而顯露不出來。(書摘)
但有的人勇敢,善于冒險,如小說中的斯特里克蘭一樣。當他決絕的拋家棄子,只身一人來到陌生的城市時,他就將自己置身于道德框架之外。這個自私、冷漠、無情無義的男人被周圍所有人鄙夷,惡罵。而作者之所以敬仰他,無非是他把人性最自私的一面毫無保留,袒露無遺的,不加修飾的,用最丑惡的字眼,一字一句的呈現給所有人。盡管丑陋,但是真實。盡管自私,但是勇敢。
因為每個人都如此。
但并不是每個自私的人都可以勇敢的去追求他的理想。
我承認這種生活有其社會價值,我明白循規蹈矩未必不是幸福。但血氣方剛的我想踏上更為狂野不羈的旅途。我認為我應該提防這些安逸的歡樂。我心里渴望過上更危險的生活。我隨時愿意奔赴陡峭險峻的山嶺和暗流洶涌的海灘,只要我能擁有改變——改變和意料之外的事物帶來的刺激。(書摘)
自由
每個人從出生起,到成年后,都會不斷的給自己粘貼標簽。企業家/經理/金藍白領/畫家等等,從職位上就給自己一個冠冕堂皇的社會地位,又給自己一層又一層的物質修飾。把自己活生生的包裝成一個道貌昂然的知名家。但對于這種標簽,我更多想歸結為束縛。
假如有人掉進水里,那么他游泳的本事高明也好,差勁也好,都是無關緊要的:他要么掙扎著爬出來,要么就被淹死。(書摘)
人的每一種身份都是一種自我綁架,拋棄一切,才是走向自由的前提。
人,難得對自己做減法。
愛情
愛情很美好,無非是人是自私的,就要稱愛也是自私的。
在女人的生活中,別人的看法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這讓她們最深摯的感情也蒙上了不真誠的陰影。(書摘)
“我愛你,即使你有別的女人我也愛你,只要你回來。”當斯特里克蘭太太說出這句話時,我真的覺得特別好笑。她的愛建立在面子的基礎上,因為她害怕遭受外人的白眼與嘲笑,以及那些在她接受程度范圍之外的同情。她的愛建立在自私的基礎上,占有也好,爭搶也罷,總之最后她對斯特里克蘭說出的那些卑微的話,有太多都是在自編自導,將自己放置在一個無辜、弱小、飽受痛苦的常規女人形象中。
她忘記了什么是愛,她的愛,更多情況下讓人無奈。
我想她從來沒愛過她的丈夫,我曾以為她愛,但那無非是女性對愛護和關懷的反應,絕大多數女人以為那就是愛。那是一種被動的感情,對任何男人都可以產生,就好像藤曼,依附在任何樹木上都能夠生長。在世俗的人眼里,它是可取的,因為它會促使女孩嫁給想要她的男人,相信婚后能夠日久生情。那種感情的成分很復雜,包括衣食無憂帶來的滿足,家財殷實激發的驕傲,受人愛慕引起的愉悅,以及之子于歸造就的稱心,只有徒慕虛榮的女人才會認為這樣的感情也有高尚的價值。面對情欲的沖擊,這種感情是毫無抵御之力的。(書摘)
而愛塔對斯特里克蘭的愛是無私的,是甘愿的,是建立在自己也同樣開心幸福的基礎上。她沒有任何的委曲求全,她沒有強迫自己去做任何她不愿意做,卻假裝因為愛,而不得不做的一些事情。這種行為,真實且簡單,相比較此前的那些強迫自己只是為了獲得斯特里克蘭的愛,以為這樣就可以打動他的人,單純極了。
那時候我尙未明白人性是多么悖謬,我還不知道真摯誠懇底下也許埋藏著要揉造作,高風亮節背后可能隱匿著卑鄙無恥,也不知道無賴惡棍心里或許存留著良善之意。(書摘)
我不愿說斯特里克蘭自私冷漠,那種假意的愛維持不了太長時間,而女人只是為了想使用某些手段,博取斯特里克蘭同情罷了。這種一開始目的就不純粹的愛,為什么要說斯特里克蘭冷漠無情呢,倒不如稱他太聰明。
卑鄙和高尚、兇惡和仁慈、憎恨和愛戀是能夠并存于同一顆人類的心靈的。(書摘)
上帝的磨盤轉動的很慢,但是卻磨得很細。
第一次寫書評...而且是第一次寫這么長的書評...都不知道從何開始。
小說主要想表達的意思是“理想與現實”的沖擊,但我想把小說里表達人性的觀點敘述出來。也不知道從什么時候開始,對人性這一概念化詞語這樣著迷。
世上很少有人能夠實現自己的理想。我們的生活樸素而單純。我們沒有野心,就算有點驕傲,也是因為想起了自己雙手創造的勞動成果。怨恨和我們無緣,妒忌也是。親愛的先生啊,俗話說,勞動是光榮的,人們常說這是句空話,但對我來說,這句話蘊含著很重要的意義。我確實是個幸福的人。(書摘)
無論是看電影還是看書,我早已經養成了站在不同人的角度上看待問題,這種換位思考很有趣。每個人在他的立場上都沒有做錯,都值得被理解,但也就是這種被理解,注定了每一個人不同的結局。好與壞無從定奪,至少在小說里,他們每一個人都覺得自己生活的還不錯。
世人皆有其活法,自得其所就好。
小說都是將某一種人性放大化,而人性又是一個很神奇的事情。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歡迎探討-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感謝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