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期學習打卡圓滿結束!
2018年的第三十一本書。本周打卡書目《我們終將遇見愛與孤獨》
本周學習委員:靜盈
本書作者簡介:
張德芬
臺大企管系畢業,曾任臺灣電視公司記者、主播多年,在美國UCLA取得MBA學位。2002年辭去國際知名公司的高薪工作,致力于心靈潛修及寫作,迄今其《遇見未知的自己》等作品總銷量已經超過一千萬冊,被譽為華語世界深具影響力的心靈作家。
本書薦語
《我們終將遇見愛與孤獨》是張德芬最新出版的自傳式作品。
她那直見心靈的坦誠,一次次掀開過往的傷疤,將那種被燃燒、被一點點啃噬的痛楚,傾注筆端。她看見、她承認、她告訴自己和讀者:親愛的,外面沒有別人,請你為自己負起責任來,好好地愛自己吧!
希望這本書,能夠幫大家擺脫痛苦的固定模式,跳脫出被他人、情緒、外界奴役的游戲,修煉和突破自己,實現真正的蛻變與成長。
所有書友的讀書心得
《我們終將遇見愛與孤獨》這本書我期待已久,作者張德芬經過四年修行,1600多個日夜寫作,自傳式分享人生重大挫折的脫變之旅。聽了張德芬老師坐客樊登讀書會的講解,我決定把這本好書買回來仔細閱讀,因為它的每一句話、每一個觀點,都讓我覺得很療愈很溫暖。
我們是強烈拒絕孤獨的,更不得生活中沒有它的存在,而且我們很難獨處。孤獨就像死皮膏藥一樣一直粘著我們。
然而愛呢?我們歡迎得不得了,恨不得把愛和自己捆綁在一起,可是它不是經常關顧每一個人的,它只關顧學習自我成長的人。
愛和孤獨都是需要學習和修煉的人生必修課,沒有誰與身俱來就是這么都有的。
?不良情緒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現在不能去就無法自拔。學會面對不良情緒。察覺他,接受他,面對他,迎接他,戰勝他。
? ? 就算面對親人的離開,情感的潰散,也要學會從崩潰中讓自己重生。
4.楊益鳳:好好愛
我們很喜歡接受愛,卻不想要與愛同來的痛苦,甚至逃避拖拉,結果只會遍體鱗傷。如何控制不良情緒:察覺它、認清真實、脫掉綁架感、好好愛自己。愛自己不是為所欲為,不是無法無天,而是正直善良,真實有愛,內心充盈,溫暖向陽。
我想成長最重要的是帶著謙卑的心去探索未知,一個有著上帝心態,又不愿孜孜以求的人,受苦是必然的。
所以,親愛的,你是真的想要幸福和快樂嗎?為自己負起全部責任,向著未知,不斷求索!
所以感知力就變得尤為重要,無論是孤獨還是其他不好的情緒我們都從學會看見著手。看到它(觀照,覺察)然后帶著理解跟它說,我看到你了,我接受你的存在,但是我不會讓你來干擾我看待事物和人的方式,更不會聽你發號施令去影響我的行為。
―― 外界萬物都是自己內心的投射,就像一面鏡子,你內心怎么呈現,外界就怎么反應。
8.劉英材:【《我們終將遇見愛與孤獨》聽書筆記心得-學習改變行為之
享受孤獨的另一種正面意義是,我們有更多選擇性。我想到過享受孤獨的很多好處,能接納自己、只為自己舞蹈,更多自省……但是我從沒有想到還有內在的愉悅感來自于,面對孤獨,如果我們能正確處理,意味著我們更多選擇性
德芬首先告訴所有的父母,只要你過好自己的人生,孩子就沒問題。同時,父母應該注意自己最愛放在孩子身上的東西:恐懼和匱乏。最后,德芬勸告所有的父母,放下對孩子的過度期望,孩子才能真正成長。
把注意力完全放在外面的世界,總是想要抓取東西,從外面獲得認可、認同、贊賞、然后共鳴!過于看重自己感受,稍有不適感,就想要立刻擺脫,甚至會責怪、怨恨那些讓他感覺不好的人、事、物,這樣不僅不能豐盈我們的內心,反而讓內心顯得更加的空虛。
一年多以來,心里一直有執念,我也不知道這份執念從何而生,總之被困在一段關系里。我很少跟人提起這段單相思,我自己總是在逃避和勇敢之間徘徊,也一次次被自己傷害得不想相信愛情。我很想走出來,也曾抹去他所有的痕跡,讓自己每天都很忙很忙,可是一閑下來心里的難過又會涌出來。
幸福需要爭取,沒有人活該受苦,也沒有人不配享受幸福,對自己負責,不要再向外抓取,而是要回歸自己的內心?,值得擁有美好的人生
四年的時間,張德芬老師新書《我們終將遇見愛與孤獨》。張德芬老師說愛和孤獨是一體倆面,在這個世界上,我們每個人都是孤獨的個體,只有你自己能夠體會自己的全部感受,沒有誰可以陪你從頭走到尾。
我們應該放下對他人的期望,快樂不是來自他人,而是來自自己內心的豐盈。內心足夠強大,有足夠多的愛給到自己,便無需將自己的快樂交給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