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魯迅先生的大作《阿Q正傳》,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阿Q突然跪在吳媽面前,說“我和你困覺,我和你困覺”,赤裸裸的表白,仿佛一下凝固了空氣。高中第一次讀這篇課文時,老師是略去不講的,剛懂男女之情的同學們也都嬉笑一片,吳媽以啊呀一聲打破寧靜,“楞了一息,突然發(fā)抖,大叫著往外跑,且跑且嚷,似乎后來帶哭了”。最后阿Q挨了趙太爺一頓打,失去了工作不說,還當掉了自己唯一的棉被給吳媽賠罪。每讀到這段我都在想我要是阿Q絕對不這樣說,太直白、太露骨了,分分鐘表白失敗啊,那么男女之間該如何做才能提高表白成功率呢?
前車之鑒,后事之師,我們首先談談為什么阿Q表白會失敗,我總結了三點原因:
一是自身素質不高。捏小尼姑的臉挨罵之后,阿Q說“和尚動得,我動不得?”,可以看出阿Q自身定位不明,自視甚高,“所有未莊的居民,全不在他眼神里”,他仿佛忘了自己沒有固定職業(yè)(給人做短工)、不講衛(wèi)生(身上長虱子)、愛賭博(押牌寶)、無房產(借住土谷祠)、手腳不干凈(偷尼姑的蘿卜)、不求上進(精神勝利法)、身體素質差(瘌痢頭、瘦不拉幾),文化素質差(文化水平高的絕對不會說我和你困覺)......我想是個正常女人都不會跟他,他卻自我感覺甚好。
二是目標理解不深刻。在他眼里女人都是壞東西,他認為“凡尼姑,一定與和尚私通;一個女人在外面走,一定想引誘野男人;一男一女在那里講話,一定要有勾當了”,表白吳媽失敗后別人躲他,他說“這些東西突然都學起小姐模樣來了,這娼婦們......”他覺得女人都是用來困覺的,加上自身文化素質不高,就采取了這種簡單粗暴的方式跟吳媽表白。從他并沒有把吳媽直接推到,可以看出其實他想要的不是困覺,而是娶吳媽,對此,我只能說,沒文化真可怕。表白時,跪這個動作也反應出他內心有些膽怯,怕吳媽不答應,同時也存在一種僥幸心理,萬一她答應了呢,最后心一橫,管他了,反正不同意就算了,今后大家該干嘛干嘛。所以示愛未遂,挨了趙秀才一棍子,還繼續(xù)給趙家舂米,聽見吳媽在哭,他想“哼,有趣,這小孤孀不知道鬧著些什么玩意......”,完全沒意識到這種行為的不合理性。
三是真情投入不足。阿Q對吳媽沒用心,平時也不見他刻意走近吳媽,聊聊天、幫幫忙啥的。他還有點花心,中興之后做的白日夢里,未莊所有女人他是看不上的,趙司晨的妹子太丑,鄒七嫂的女兒太小......吳媽腳太大,所以他對吳媽絕對不是真愛,只是被小尼姑滑膩膩的臉攪的心猿意馬,突然獸性大發(fā),剛好吳媽在場罷了。如果是真心喜歡,平時就應有所表示,做好鋪墊,打好感情牌,而不是突然跪下說要“困覺”,是個正常女性都不會答應,要是自身素質較好,可能還會猶豫一下,可對于阿Q,猶豫這個環(huán)節(jié)直接略過,直接就進入拒絕環(huán)節(jié)了。
從阿Q表白失敗可以看出,男女示愛成功必須做到以下三點:
一是目標條件匹配。你剛好符合我的擇偶標準我才會選擇你,比如我喜歡你的才華,窮點有什么關系,大不了一起啃面包嘛!我喜歡錢剛好你有,其他的都無所謂,大幾十歲有什么關系,反正你死了錢都是我的。雙方的條件,不管是身體、文化、經濟、性格還是什么別的東西,均符合對方的要求,才是兩人能否走到一起的先決條件。符合條件,并不是意味著條件對等,可以差異化條件對等,比如我是個美女就想找個有錢的,丑點沒關系;我是博士我就想找個性格溫柔顧家的,你文化低點,丑點有什么關系了。所以給別人介紹對象,首先要明白,他/她喜歡什么,有什么要求,然后再進行條件匹配,選擇基本符合要求的進行介紹。雙方目標條件匹配,才可以為下一步表白成功奠定扎實的基礎。
二是理解與尊重。目標條件匹配只是第一步,第二步必須理解和尊重對方,才能在精神上高度契合,只有理解才能包容,只有尊重才能支持。一起相處的過程中難免會有些小摩擦,能站在對方的角度思考,學會包容,極為重要,只有尊重和理解對方的選擇、工作、行為模式等,才能盡心盡力支持和關心對方,才能產生精神上的共鳴。只有你理解他/她的真實品行,了解他/她的人生觀、價值觀、思想觀后,還想跟他/她在一起,那么你們才有可能真的走下去,一起去面對后面的風風雨雨,在經歷諸多事情后,還能如膠似漆。
三是將感情付諸于行動。人都是感情動物,是需要被關懷、被呵護的,在追求的過程中,需要不時制造一些小浪漫,營造一點小氛圍,去感化他/她,沒事約出來看看電影、吃吃飯、散散步、逛逛街都可以,利用借書、送禮物、慶祝生日等各種方式創(chuàng)造各種接觸機會,慢慢的對方習慣了你的好,了解你的人品(人品差的就算了),就不會輕易拒絕你了。當然也有人比較含蓄,初次不同意交往,你可以判斷一下他/她對你有沒有意思,有意思就繼續(xù)追,當然可以用點策略,愛情寶典、攻心計之類的網上很多可以好好學;沒意思,喜歡也可以繼續(xù)追,鐵杵都能磨成針,還害怕感動不了他/她,再退一步,做不成男女朋友,還可以成閨蜜嘛!沒準他/她還能幫你牽橋搭線了,反正付出總會有收獲的。
要是Q哥之前理解和尊重吳媽,平時就對她很用心,突然說“我和你困覺”,吳媽就算不同意,也不會哭著跑出去,只會說“那不行,我不喜歡你,我們不合適在一起,等有機會再給你介紹合適的”,絕對不會哭著跑出去,讓Q哥挨了頓打不說,還賠了錢,丟了工作。當然Q哥有這智商也不會赤裸裸的說“我和你困覺”了,換成什么“吳媽,我想養(yǎng)你一輩子,為你遮風擋雨”、“吳媽,我每天心里想的都是你,我想每天早上睜開眼就能看到你”、“吳媽,我不想讓你吃苦,下輩子我罩著你”,說不定吳媽早就成了他的妻子,再生幾個小小q。可惜了,那時候我還沒有出生,沒辦法教Q哥怎么表白,不然他的人生就要改寫了,魯迅先生用來警示國人的案例就不是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