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魚公子的湖
生活總是讓我們遍體鱗傷,但到后來,那些受傷的地方一定會變成我們最強壯的地方。——《老人與海》
01
年底到了,各種考核、指標、業績也到了沖刺的階段了。此時,是不是總有一些數據像漿糊一樣塞滿了腦袋?
壓力山大呀?
那么,面對壓力,我們該怎么應對呢?我的選擇是,和壓力做朋友。
和壓力做朋友?
壓力,在人們的印象中,一直是只會帶來負面影響的呀。的確,我們通常說的“壓力”,可以指煩心、抑郁、焦慮、緊張、害怕、無助……我們用它來指所有不好的感受,它影響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
但壓力帶給我們的,只有這些嗎?
02
二戰時期,德國軍隊攻打莫斯科,已經能看到紅場的旗幟了。這時蘇聯軍隊說:我們不能再后退了,后面就是莫斯科,后面就是斯大林格勒。蘇聯軍隊必須贏。在空前的壓力下,蘇軍贏得了戰爭勝利。
今年夏天,中國女排在奧運會上,從開始失利,到最后扭轉戰局成為冠軍,甚至是驚心動魄、舉國歡騰!
她們不單單是頂住壓力,更是將壓力化為了動力。
季羨林先生在一次訪談中講到,今天,我已至望九之年,名利對我已經沒有什么用,用不著再爭名于朝,爭利于市。這方面的壓力沒有了,但是卻來了另一方面的壓力。
主要來自電臺采訪、報刊和友人約稿。這對我形成頗大的壓力,以寫文章而論,有的我實在不愿意寫,可是礙于面子,不得不應。應就是壓力。
于是“撥冗”苦思,往往能寫出有點新意的文章。對我來說,這就是壓力的好處。
03
可見,壓力帶給我們的不止是負面影響,也可以是正面的應激。
《自控力:和壓力做朋友》一書的作者凱利·麥格尼格爾教授,告訴我們:壓力就是你在乎的東西發生危險時引起的反應。這個定義足夠大,可以涵蓋交通阻塞引起的沮喪和失去事物的痛楚。
它包括感到壓力時的想法、情緒、生理反應,以及你選擇怎樣應對壓力情境。如果我們覺得壓力有害,那么壓力的害處會更大,其實真正有害的不是壓力,而是“壓力有害”的思維。
她在書中提出:壓力帶來的影響是可以改變的,你的觀點和應對會改變壓力對你的影響。當你認為壓力對你有益時,你的身體就會釋放更多勇氣。這樣我們才會積極地使壓力成為幫助我們生活、工作、成長、人際關系的重要元素。
04
你感覺這段時間很有壓力?
那么恭喜你,因為越是艱難的時刻,越能激發我們成長。
和壓力做朋友,因為在壓力之下,我們會更專注,而不是害怕。
布法羅大學心理學家馬克·西里在題為《殺不死我們的事》的文章中證明并提出:負面生命事件實際上能保護我們,無論人們最痛苦的經歷是什么,有多不受歡迎,只要選擇看到壓力好的一面,就能夠幫助我們學習和成長,都有機會令我們變強大。——
“殺不死你的,都會令你強大。”
05
我雖然鼓勵大家正面應對壓力,但也不贊成一直背負壓力。
有一位講師,在課堂上拿起一杯水,問學生:“大家認為這杯水有多重?”有人說是半斤,有人說是一斤。
講師則說,其實這杯水的重量并不重要,重要是你能拿多久?拿一分鐘,誰都可以;拿一個小時,可能覺得手酸;拿一天,可能就得進醫院了。
其實這杯水的重量是一樣的,但你拿得越久,就越覺得沉重。這就像我們承擔著壓力一樣,如果我們一直把壓力放在身上,不管時間長短,到最后就覺得壓力越來越沉重而無法承擔。
我們必須做的是放下這杯水,休息一下后再拿起這杯水,如此我們才能拿的更久。
和壓力做朋友。
而不是和壓力做戀人。
戀人需要天天黏在一起。
而朋友,在不期而遇時,笑著和Ta打打招呼就OK了。
【推薦】
書籍:《自控力:和壓力做朋友》
[美國] ? 凱利·麥格尼格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