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更新的觀念:
- 注意力才是最寶貴的財富;
- 付費其實是花錢撿便宜;
- 百分之百的安全感可能是最大的枷鎖;
- 活在未來才可能遇見財富;
- 自己先成為貴人才能不斷遇到更多的貴人;
- 很可能1%之后都是落后;
- 為自己打造多維度的競爭力才是出路……
元認知能力:對自己的思考過程的認知與理解。
**metacognition: **awareness and understanding of one's own thought process.
從最底層來看,元認知能力起作用的方式事實上極其簡單:
- 哦,我原來(正在)是這么想的……
- 嗯?我這么想難道是不對的嗎?
- ??!我應該這么想才對……
被認為情商差的人,本質上來看,其實就是無法正確理解他人的感受;而無法正確理解他人的感受其實來自于元認知能力的欠缺:
一個人對自己的感受都不能完整正確認知的人,怎么可能完整正確地理解他人的感受呢?
人與人之間的技能差異,證據確鑿地來自于“刻意訓練”。而一個人能夠做到“刻意訓練”,唯一能夠仰仗的就是元認知能力,反過來,元認知能力也必然會在刻意鍛煉的過程中不斷被加強。
元認知能力的欠缺也是那些把注意力全部放在錢上,以為錢是最重要的資源的人們最終賺錢那么困難的原因。
認知能力好比是馬,而元認知能力是馬車夫。馬車夫要駕馭馬,但是馬如果不聽話,兩者就會僵持不下,直到一方最終屈服。
問題思考:
- 你覺得自己的元認知能力強嗎?又,在思考哪些事情、哪些領域的問題的時候,覺得自己的元認知能力更強?
中等水平。經??梢哉J識到自己在思考方式方法有錯的地方,但是很多時候不知道怎么去改正。經常反省會發現自己在思考方面的欠缺,自己總體來說就是邏輯思維能力欠缺,這個在自己平時說話和組織文章上能夠明顯的體現出來,有時投稿會被人提示文章的邏輯結構是否可以再調整一下。
- 你覺得你應該在思考哪些事情的時候,必須刻意運用自己的元認知能力?
怎么組織語言,更準確的說是怎么向別人表達自我的時候。經常是事后突然明白過來,哎,那樣做不對啊,可能那樣做會更好,但是由于很多時候沒有可以去訓練,所以下次還是會犯糊涂。這些都是話后或事后的元認知能力,所以要強迫自己說話前先動動腦子,控制一下大腦。
- 你能想出、找出哪些提升元認知能力的方式方法?
多做自我反思,然后針對具體情況做可以訓練,比如行動或說話比腦子慢半拍,想好了再說在做,別那么著急。
事后多總結,比較自己最初的想法和最終的結果,研究自己的思維軌跡,找出那些錯的思維是因為自己思維的懶惰造成的行動的懶惰,還是自己思考能力的欠缺。
觀察你的周遭,你覺得誰的元認知能力更強,甚至最強?你能從他的身上學到什么?
很多的時候,其實并不是他人不理解你,而是你沒有想清楚,沒表達清楚,所以他人無法理解你……能想到一個自身的重要經歷是這樣的嗎?從中你應該得到怎樣的反思?
我特別多的情況是想清楚了,但是沒表達清楚,自己也吃虧很多。之所以會出現這種情況是,在表達的時候,我往往是站在自己的角度去說,想法是隱蔽的,但是一旦遺漏了對方的立場,就很容易被對方站在他們的角度來理解我所說出來的話。這也是為什么會出現那么多話不投機半句多的情況,語言本來就是一個讓別人舒服,自己也舒服的藝術,如果只是別人舒服了,自己不舒服,那是拍馬屁,也是不真誠的。如果只是自己舒服了,別人不舒服,大多數情況下是真實的,但是對方會誤解。
做和說之前,比大腦慢半拍,站在雙方的角度,如果暫時做不到站在對方的角度,那就先拋開自己,講述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