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九月份的到來,申請季算是正式開始了。申請季的第一個好消息是上周末的GRE考出了保底的申請分數,一直懸在我頭頂上的最大危險算是被排除掉了。雖說和英語的斗爭還遠沒有結束,不過總算是可以松一口氣,好好想想申請季要做的事情了。
有人問我準備GRE的經驗是什么。我的回答很簡單,背單詞。道理很好理解,GRE詞匯量巨多,對于絕大多數人都是一座不可能輕易翻過去的山頭,6月中旬實習之前第一次裸考的我深深地被看不懂的題目教育了一次。之后開始狂刷了兩個月單詞,每天上班在地鐵上背,公司里等Hive的運行結果的時候背,下班在地鐵上背,晚上回家以后繼續背。之間穿插著做了一些題目,粗糙地熟悉了一圈各個項目的題目,發現仍然是對單詞一臉茫然,而單詞都認識之后題目都變得很簡單,于是放棄做題繼續刷單詞。背到考試之前,我的APP的記錄是掌握了6600個單詞,大概在兩個多月內背了5000個??荚嚽皫滋熳隽艘恍C經題目,再次受到摧殘,填空經常一題不對,閱讀通常錯一半,覺得自己又要去給ETS送錢了,特別絕望。我跟我爸吐槽GRE太難,我爸安慰我說,“行事在人,成事在天”,于是我就硬著頭皮去給ETS送錢去了。前半場考了一個Writing、一個Verbal、一個Quantitive。考的過程中特別奇怪,咦這次的題目怎么這么簡單,我怎么都認識,我擦這個單詞昨天才背的,我擦這個單詞也是昨天才背的但是啥意思來著,我擦這個單詞我背過但是啥意思來著,完全沒有了第一次考試的懵逼感。后半場的一個Verbal、一個Quantitive、一個Verbal開始越來越懵逼。第二個Verbal的時候覺得和前面難度差不多,心里大概知道自己進了median,特別開心,做第二個Quantitive的時候感覺,我擦題目開始難起來需要動腦子了,第三個Verbal直接懵逼,我擦這都是些啥,這個也不認識那個也不認識好想棄療啊。最后考完以后報告結果,150+168,第一反應是,我擦150原來這么容易考,我這都還懵逼著還沒有摸到GRE的套路呢,第二反應是,我擦數學考個滿分原來這么難,欺負我數學不好。
為什么背單詞有效果呢?這個問題的答案其實不是表面上看起來那么清晰。很多所謂的GRE考試專家都會告訴準備GRE考試的同學,GRE考試的單詞量巨大,而且和TOEFL等語言考試不一樣是考邏輯所以題目本身很重要。但是對于絕大多數人,GRE考試的目標并不是考滿分,這意味著TOEFL和雅思的套路是不成立的,大家習慣的高考的套路也是不成立的。新東方的老師和我們說過,155分只需要40題對22題,160分也只需要對28題,因此GRE的容錯率很高。換句話說,GRE考試本來就不是一個爭滿分的考試,而是一個從零開始看誰拔的高。這種邏輯也是真實世界的學術和創新的邏輯,一種我比較熟悉和習慣的競爭邏輯。這意味著,如果我們把真正考邏輯的坑爹部分砍掉、考各種熟詞僻義這種坑爹的無底洞砍掉,那么GRE就被我們簡化成了一個和TOEFL類似的、沒有聽力口語的、詞匯量大一點的語言考試。考慮到GRE考試又不是一個語言考試,所以又不需要在寫作的時候做很多花哨的操作,特別是目標只在正常的3-3.5分的情況下,這樣GRE考試的詞匯部分的問題就被無限簡化成只需要認識TOEFL單詞就可以了,甚至不需要達到考TOEFL的需要能聽、能說、能寫的水平,比TOEFL的要求還要低。這個數量大概是8000-10000個,而四六級單詞的量大概就是6000-7000外,外加TOEFL特有的學科詞匯,所以最后這個問題就轉化成了背四六級單詞。我甚至還沒有背完,都已經有了很大的進步,也充分驗證了策略的有效性。
我爸爸是個英語老師。他以前有帶過好幾撥高考前幾個月過了藝考的零基礎藝術生。零基礎到什么水平呢?蒙的正確率都比自己做的正確率高。其實這和我目前為止做新東方的GRE機經題是一個水平。我爸爸的做法非常簡單粗暴,拿著高考真題,帶著學生一個一個單詞教和背,一張一張卷子重復這個過程,重復了兩三個月,最后高考都從20分以下的水平進步到60分左右的水平。記得有一個學生家長高考成績出來以后專門感謝我爸爸,因為她孩子的學校需要英語最低55分,正好考了55分。后來我觀察我爸教學生的套路,特別是教基礎差的學生的套路,深受啟發。他特別擅長把目標壓的很低,然后從第一步開始重新走。當他面臨著一群英語差到基礎可以忽略的高中生的時候,他的做法更加簡單粗暴,拿著初一的課本開始教起,一點一點教到高中,果然班級平均分都是第一。從那以后每次我遇到類似的問題的時候,都學著我爸的套路從零開始一點一點補基礎,每次都有奇效。
為什么有效呢?因為重復做一件簡單的事情做很多遍是比做一件復雜的事情要容易多的。重復只需要毅力,而思考需要智商。毅力是個比智商要確定地多的東西,所以也更容易有。在絕大多數環境下,有一項就足夠生存了。既然自己沒有智商,那就盡力有毅力吧。
最后說說自己的申請季。我導師說過,申請季其實可以看做是一個對自己的總結。今天梳理了一下思路以后,發現確實如此。所以接下來的日子里,我會一點一點總結過去三年的經歷,寫成一篇一篇文章,試圖回答一個問題,我是一個什么樣的人。其實我自己也無比好奇,到底是什么成就了這個現在的我,希望可以和你們一起尋找這個問題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