踐行時間:20190225——20190303
正直:絕不做損人利己的事情
【目標】
1、做人正直,絕不做損人利己的事情
2、做事公平,不偏袒任何一方,按照規矩辦事
3、堅持你認為是正確的東西,在需要的時候義無反顧,并能公開反對你堅信是錯誤的東西。
【行動】
每天做一次復盤反思。審查自己是否做到了正直。
【踐行紀錄】
這一周仿佛失憶了。渾渾噩噩的過了一周的品德踐行。
本周的品德踐行要點,是不損人利己,按規矩辦,不害怕被人反對、不害怕別人的攻擊,公開堅持自己認為正確的事。
我在這一周里堅持不損人利己了嗎?我按規矩辦事了嗎?我以前踐行正直品德的時候是很確信自己做得到的。但是我現在越來越懷疑。
但我在和寶寶相處的時候,我其實常常丟一點敷衍他的東西給他消磨時間。以方便我做自己的事。我是不是在損人利己了呢?對一個孩子來說,每天媽媽早出晚歸,占用一點媽媽時間的要求是不可滿足的嗎?我想有自己的時間,工作上的我并沒有那么忙,為什么下班后我還想要有私人時間呢?是不是有一些貪婪呢?
再說按規矩辦事這一點。
明面上的規矩我們都懂。比如法律、比如公司條例等等。這些按照“規矩”的儀式被確定下來的東西我們都能遵守。但是那些由我們定下來的規矩,我們自己都不太當真的規矩,我們按規矩辦事了嗎?
我在和寶寶相處的時候,和他定的規矩我自己都不記得了。
我是不是只是方便自己而隨口定規矩,然后自己又不遵守。想改就隨便改了呢?
本周品德反思
1. 這個品德既然這么重要,那它意味著什么?
正直是人生之本。
我記得在納什均衡理論中談及過正直的博弈:當所有人都正直的時候,不正直的人可以成為既得利益者。于是會有人跟著不正直。當大部分人不正直的時候,正直的人可以成為既得利益者。如此循環。
但是這是一個基于某些參數確定的精準模型的推演。
我認為正直有兩重境界,表層和里層。
表層境界的正直會變,會不平,會覺得自己“虧了”。他們執行表層正直的時候可能只是礙于社會道德和主流價值觀,礙于他人的評判和眼光。或者急于被他人喜愛?;蛘呤且环N交換:我對你正直,你也對我正直。
這種正直是他律的結果。是為了他人而正直。
里層境界的正直是由內而外的流淌。當內心的境界足夠高,而不再需要向外界證明什么的時候。正直已經不是一個需要或者是一個選擇項,而是自我的外在顯示。這種正直不為“吃虧”“別人不認可”“交換被打破”等理由改變。
他們只是做自己。
我想成為這樣的正直者。
2. 如果我堅守這個品德的話,有什么事情是我絕對不能做的?有什么事情是我必須做的,不得不做的?
絕對不能做:為他人而正直
必須做:做自己
正如我在上一題中談及的表層正直和里層正直。
我個人覺得表層正直代表一種內在匱乏。
我必須要避開內在匱乏的正直。
而坐內在豐盈的自己。
即便做自己的時候可能會出現一些“別人看起來不夠正直”的行為。我也不要為了他人的認可和喜愛而去勉強自己假裝正直。
3. 在我堅守這個品德的過程中,遇到的最大阻力是什么?我是如何克服那些阻力的?
阻力:無法說不
我自小有一個思維限制,就是不能說不。
據家里人說,小時候只要我說不,哪怕我只有2歲,還是自我意識萌芽期,說不只是一種不會表達之下的象征表達。就會被揍到只能說“好”為止。
長久以來,我都是一個,只會說“好”的人型傀儡。
當我覺得我是正確的,而對方是家中長輩的時候。我會內心拉扯無法說出我的訴求。無法指出對方行為的不足。即使說出來也是語帶攻擊和憤怒。是我兒時憤怒的殘留。這種態度的不良,又導致了更新的問題。
如何克服:
每周和咨詢師聊我的問題。
在寫故事的時候寫到“沖突”的內容,閱讀故事的時候閱讀到“沖突”的內容我會逃避和感到不適。和心理咨詢師談談這個部分。可能需要很多年。但每一次觸及都是一種療愈。
4. 在我堅守這個品德的過程中,我學到了什么?
1)我剛發現我對正直的執行也并不是那么好。
2)我需要長期去記錄和體味我對沖突、尤其是和長輩觀點對立時自己該怎么做的恐懼。
5.對于長期堅持這個品德,我有什么未來的具體愿景,把它寫下來。
長期的愿景:
我希望自己有一天能夠坦然而且適宜得去表達我的需求,表達我和長輩不同的觀點。
我希望我會很好的意識到我和孩子約定的規則。比如我們可以寫下來。然后大家一同遵守。
【下周踐行計劃】
適度:避免極端,避免別人對你產生怨恨。
【目標】
1. 保持平和的溝通態度。尤其對寶寶
2. 當我覺得別人做得不好的時候,反思對方的處境,反思我是否能做好。
3. 當遇到了不順心的結果,問問自己,是干預過多,還是沒有提供支持。
【行動】
情緒管理:時刻覺察自己的情緒。
當發生了情緒事件的時候。記錄情緒事件相關細節,比如記錄原生情緒、次生情緒、應對思路和事件過程,以供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