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貼最全指南!
1、冬病夏治·三伏貼
三伏貼,是基于中醫(yī)“冬病夏治”的理論,也是冬病夏治的方法之一。
冬病夏治是指對于一些在冬季容易發(fā)生或加重的疾病,在夏季給予針對性的治療,提高機體的抗病能力,從而使冬季易發(fā)生或加重的病癥減輕或消失,是中醫(yī)學“天人合一”的整體觀和“未病先防”的疾病預防觀的具體運用。
常用的治療方法包括穴位帖敷、針刺、藥物內服等,通過在夏季自然界陽氣最旺盛的時間對人體進行藥物或非藥物療法,益氣溫陽、散寒通絡,從而達到防治冬季易發(fā)疾病的目的。
中醫(yī)認為冬天人體氣虛、陽氣不足,像老慢支、哮喘等疾病往往在冬天誘發(fā)或加重,稱這些病為“冬病”。
夏季人體氣血流通旺盛,藥物最容易吸收,而三伏期間是一年中陽氣最旺盛的時候,此時進行貼敷治療,最易恢復和扶助人體的陽氣,加強防衛(wèi)功能,提高機體的抵抗力。由于是在三伏天做穴位敷貼治療,故稱為“三伏貼”。
2、敷貼,抓住最佳時機
每一伏的第一天,是敷貼的最佳時機
錯過了這天,頭伏內無論哪天貼,效果也都可以,患者只要在接下來的二伏、三伏對應的日子貼敷就行。?
每10天貼1次
最好是連續(xù)貼3次,為1個療程,并且連續(xù)貼3年。
三伏貼一般在頭伏、二伏、三伏的第一天上午11時以前貼完藥餅。上午11點到下午1點是午時,中醫(yī)認為此時人的穴位、毛孔充分張開,若剛貼完藥餅,藥力最容易滲透到體內。
2018年伏前加強第一天是7月7日,頭伏第一天為7月17日,中伏第一天為7月27日,末伏第一天為8月16日。
3、三伏貼適應癥
三伏貼只適用于陽氣不足、肺氣虛弱、虛寒疼痛和一些免疫功能低下類的疾病。主要包含以下幾類:
呼吸系統(tǒng)疾病:易感冒者、過敏性鼻炎、慢性鼻炎、哮喘、慢性咳嗽、慢性支氣管炎、慢阻肺等。
消化系統(tǒng)疾病:虛寒性胃痛、慢性胃腸炎、腹瀉、消化不良、厭食等。
骨關節(jié)疾病:頸椎病、肩周炎、腰痛、腰椎病、風濕病、類風濕關節(jié)炎、退行性骨關節(jié)病變等。?
婦產科疾病:月經不調、痛經、產后頭痛、坐月傷風等屬寒證者。
小兒疾病:體虛易感、哮喘、支氣管炎、消化不良、厭食、遺尿、生長發(fā)育遲緩等。
調理(治未病):免疫功能低下,陽虛體質,氣虛體質,亞健康等。
而有嚴重心肺功能疾病患者、對藥物過敏者、皮膚長有皰、癤以及皮膚有破損者、疾病發(fā)作期(如發(fā)燒、正在咳喘等)患者不宜進行貼敷治療。
此外,2歲以下的孩子由于皮膚嬌嫩,貼敷容易引起感染,所以不宜進行這項治療。
4、三伏貼注意事項
單次貼敷時間不宜過長
每個人貼敷所用的藥不同,具體時間長短應遵從醫(yī)師的建議。一般來說,成人不超過6個小時,12~18歲約4~5小時,8~12歲約3~4小時,3~8歲約2~3小時。
觀察局部皮膚反應情況
貼敷后局部的輕度瘙癢、灼熱感,多為藥物正常反應,如果沒有發(fā)紅腫脹,可以繼續(xù)應用。
如果局部起泡、破潰,應立即揭下藥膏,用碘伏或依沙丫啶等局部消毒,無菌包扎,每日換藥1~2次,直至愈合。
若皮膚出現(xiàn)紅腫、水泡等嚴重反應,需及時到皮膚科就醫(yī)。
5、三伏貼禁忌人群
以下人群是不適宜使用三伏貼的——
1)支氣管哮喘等呼吸系統(tǒng)疾病處于發(fā)作期;
2)肺炎及多種感染性疾病的急性發(fā)熱期;
3)對貼敷藥物極度敏感,特殊體質及接觸性皮炎等皮膚病患者;
4)貼敷穴位局部皮膚有破潰者;
5)孕婦;
6)有嚴重心肺功能疾患者;
7)冬病夏治貼敷膏中的很多中藥都是熱性的,因此陰虛火旺、內熱體質的人是不適合的;
6、貼后要牢記
1)藥餅貼好以后最好不要進空調房間,因為遇冷會使毛孔收縮,影響藥物吸收;也不要運動,出汗會使固定藥餅的膠布脫落,最好在陰涼的地方或適當?shù)赜秒娚任L吹拂。
2)藥餅取下后可以洗澡,但不要搓背,穴位上的水用毛巾輕輕吸干。?
3)慎用辛燥食品,以防傷陰。夏季氣候炎熱,易傷陰液,而辛溫香燥之品容易導致燥熱內盛、暗耗津精,所以應慎食肉桂、花椒、大茴香、小茴香、狗肉、羊肉和新鮮桂圓、荔枝等。?
4)忌大量服用寒涼食物。大量進食寒涼食物,則易致中陽受損、脾胃虛弱,甚至損傷一身陽氣,輕則腹瀉腹痛、惡心嘔吐,重則造成長期難治的陽虛。
5)慎食大量肥甘厚膩的食物。夏季易生暑濕,濕熱之邪易侵襲人體,若服用大量高熱量、高糖的食物,則易導致內外濕熱之邪合擊人體。
7、寫在最后的三點
1)三伏貼冬病夏治,治未病的理論在中醫(yī)經典《黃帝內經》中就有記載,從宋朝到清代也有醫(yī)家實踐經驗的總結,有其科學性,但范圍僅限于“冬病”,用于治療其他病,效果就難說了。?
2)每個人體質不同,對藥物的反應不同,即使患有冬病,也非人人適合,要根據(jù)自身情況和醫(yī)生建議而定。三伏敷貼不是治療慢性病的特效藥,不能完全替代其他治療,原來在服藥的慢性病患者,不要盲目減藥、停藥。?
3)是藥三分毒,有利就有弊,要根據(jù)利與弊的大小做選擇。如果治療疾病帶來的好處,遠大于藥物的毒副作用,這樣的選擇才是明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