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又重新聽一遍笑來老師的音頻《執行力差的根源究竟在哪里?》反觀自己,默默把自己歸入更氣人,最氣人的人群。
更氣人的情況:
明知道這事兒應該怎么做,甚至每一步都很清楚,可就是不做、沒做;也不是不想做,但反正不是今天做,明天唄?
知道現在剛好有時間,最好把上一周的銷售資料去詳細整理和分類,可是手里拿著手機,心里想再玩會游戲再去做。結果等游戲玩了,又有新任務了,不得不去干別的事情了,整理資料的事情就推后邊了。
這一會兒本來可以去收拾一下房間,可坐在沙發上眼睛盯著電視,心想等看完這一集電視劇再去弄,這個劇情太有意思了,結果一會兒閨蜜打電話邀著一起要去逛街,收拾房間放明天吧,自己安慰自己。
這樣的事情在生活中,不勝枚舉。等到應該做的事情堆得太多了,又不得不做時,心中那個煩悶呀,那個無奈呀!怪誰呢?
還有一種最氣人的情況也中招。
最氣人的情況是這樣的:
也不是沒做,做過,很早就做過,但就是沒有持續做…… 反正也不知道為啥。
跑步,早起,做仰臥起坐,學英語,打羽毛球……想一想沒有一件事情能夠堅持的讓自己感動過。做做,停了。想起來又做,一段時間又停了,永遠沒有把那壺水燒開過。
在我的生活中,這兩種氣人情況經常出現。心中也是對笑來老師佩服之至呀,他為什么就能總結的這么真切又到位呢!當然也會對他提出的理論特別的信服。是我執行力差嗎?,可是笑來老師提出每一個人都有很強的執行力。因為大部分人都格外擅長把沒有多少必要的事情持續做到底,舉了幾個例子,最明顯的就是手機。
絕大部分人每天手機不離手,一分鐘之內就可能打開手機好幾遍,其實也沒干什么,但就是手里沒有手機,心里就空蕩蕩的…… 有必要嗎?事實上沒必要,但,那又怎樣呢?自從手機有了大屏幕,變成了所謂的“智能手機”之后,人們丟手機的概率都大幅度降低了 —— 因為手機已經徹底成了每個人的身體的一部分……所以,你看,我們每個人都有很強的執行力的,只不過,我們總是在必要的事兒上,執行力好像失靈了一樣……
對照自己和身邊的大多數人,還真是這樣。那既然我有很強的執行力,為什么我的事情我做不好,做不到,持續不下來呢?
反復問自己,針對第一種氣人情況:本應該立刻去做,拖延不去做。是我的理智也就是元認知能力太弱,不足以指揮和調動我掌控情緒的“猴子大腦”,也就是我的騎手(理智,元認知),還不能很好的駕馭我的“白馬(情緒)”,卻
被我的“黑馬(直覺)”的驅使前行,所以戰車無法達到我想要去的地方。
如何要達到我想要的結果呢?提高戰車性能,我的騎手快快的長大,具備可以隨時駕馭白馬(情緒)和黑馬(直覺),讓黑馬和白馬相互配合,掌控戰車到達我想到的地方。
如何讓騎手快快長大呢?就是提高自己的元認知能力。坐享是很好的提高元認知能力的途徑之一。時時覺察自己一切,提高自己的覺知能力。
針對第二種氣人的情況:就是知道怎么做,也做了,就是堅持不下來。我的應對方法就是首先要想清楚,明白做這件事情的意義和目標,然后建立快捷方式。
?情緒是理智的快捷方式
?直覺是情緒的快捷方式
黑馬(直覺)反應最快,白馬(情緒)次之,騎手(元認知)最慢,這是由身體的生理結構決定的。但是隨著元認知能力的越來越強,騎手把自己學的本領固化在白馬身上,建立快捷方式,就會快速的處理事情。
建立快捷方式最重要的一定是要把習得知識內化和生產,就是要不斷重復。不斷重復,就是知識內化的過程。二是應用就是就是生產的過程。只有把習得內容通過重復內化成更高的一種技能,才具備生產輸出的能力,才會產生價值。做這件事才會有意義。才能真正在內心中產生不需要堅持就可以很好的做下去。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