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為改變系統方案”階段二:致力于終止舊習慣。
這是《福格行為模型》一書,精讀分享的第43篇。
在《福格行為模型》一書中,對于如何改掉壞習慣,福格博士給出了一套“行為改變系統方案”,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致力于創建新習慣。
第二階段,致力于終止舊習慣。
第三階段,致力于用新習慣替代舊習慣。
張偉已經學習了第一階段,致力于創造新習慣,并理解到這個階段的目的,是為第二階段終止舊習慣做好準備工作。
現在,張偉已經做好了準備,通過第一階段掌握了改變的技巧,認同了自己新的身份,自己也是一個可以自律的人。
那么,今天,張偉開始進入第二階段,致力于終止舊習慣。
很多人都認為,無論是培養新習慣,還是改掉壞習慣,動機很重要。
而張偉卻認為,動機的確重要,但從動機入手并不是一個好主意。在之前的學習中,張偉就了解到,解決行為是否能夠發生的問題,有三個步驟,必須依次進行。
第一步,檢查有沒有行為提示
第二步,檢查有沒有行為能力
第三步,檢查有沒有行為動機。
張偉認為,要終止舊習慣,同樣也是按照這樣順序的三個步驟,來解決問題。
第一步,聚焦于提示這個要素來終止習慣。
有時候,只需要解決提示問題,就能終止一些壞習慣。具體的方法有三種:移除提示,規避提示,與忽略提示。
第二步,聚焦于能力這個要素來終止習慣。
這一步的目的是讓習慣變得更加難以執行。張偉記得之間分析過行為的能力鏈條,有五個環節,分別是時間,資金,體力,腦力與日程。
張偉認為,如果要改掉壞習慣,在這五個環節,就要與培養新習慣的做法,反其道而行之。也就是要削弱或者打破這個能力鏈條。
第三步,聚焦于動機這個要素來終止習慣。
在培養新習慣的過程中,張偉就已經明白,雖然大多數人認為好習慣的培養,與壞習慣的改掉應該去影響動機,但動機卻是最靠不住的。
而且壞習慣通常都是下山型習慣,容易維持,難以改變,所以從動機入手是最后的考慮,只有在提示與能力要素上著手,都不能改掉壞習慣時,才來考慮動機。
可以想辦法主動削弱動機,或者利用懲罰來被動影響動機。
如果說,行為改變系統的第一階段,是增加改掉壞習慣的推動力,那么,第二階段,就是減小改掉壞習慣的阻礙力。
因此,行為改變系統方案的第二個階段,是致力于終止舊習慣。這個階段是改掉壞習慣的執行階段,我們在這一階段,根據福格行為模型,從提示,能力,動機這三個要素,來進行行為設計,讓壞習慣的行為難以執行。那么,張偉應該如何進行具體的操作呢,我們下一集繼續分享。